《题伯丈人黄待制归来堂》

时间: 2025-02-04 15:31:08

君子重进退,大节贵能全。

厥志在冥鸿,耳非闻杜鹃。

县车示优宠,挥金乐耆年。

高风激贪懦,千载要齐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伯丈人黄待制归来堂
李吕 〔宋代〕

君子重进退,大节贵能全。
厥志在冥鸿,耳非闻杜鹃。
县车示优宠,挥金乐耆年。
高风激贪懦,千载要齐肩。

白话文翻译:

君子重视进退之道,崇尚大节以保全自身。
他的志向如同冥冥之中的鸿雁,耳边不再听到杜鹃的啼鸣。
官车彰显了优厚的宠遇,挥金如土享受着晚年的安逸。
高尚的风范激励着贪婪与懦弱,千年之后仍要肩并肩。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子: 指有德行的人。
  • 进退: 指处事的得失、行动的选择。
  • 大节: 指重要的道德原则和节操。
  • 冥鸿: 比喻高远的志向。
  • 杜鹃: 一种鸟,常被用作悲伤的象征。
  • 县车: 指官员的车,象征权力和地位。
  • 耆年: 指老年。
  • 高风: 高尚的风范或品德。
  • 贪懦: 贪婪和懦弱的精神状态。

典故解析:

  • 冥鸿: 出自古文,指高远的志向与追求,非常理想主义的象征。
  • 杜鹃: 在古代诗词中常与离别、哀伤相关联,表示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作品多表现个人修身养性、政治理想等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吕对黄待制归来的感慨,诗中既有对个人志向的追求,也有对社会风气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待和个人品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君子”与“县车”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表明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个人的节操是极其重要的。接下来通过“冥鸿”与“杜鹃”的对比,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诗人用“县车示优宠”来描绘官场的荣耀与享乐,却又在“挥金乐耆年”中流露出对物质享受的无奈与反思。最后两句则警示世人,虽有高风亮节,但在利益与诱惑面前,人性的贪婪与懦弱依然显露无遗。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自然,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个人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子重进退: 君子讲究行为的得失,强调处事的智慧。
  • 大节贵能全: 重要的道德原则需要坚持与维护。
  • 厥志在冥鸿: 君子的志向高远,如同天上的鸿雁。
  • 耳非闻杜鹃: 不再被世俗的悲鸣所困扰。
  • 县车示优宠: 官员的车象征地位和荣宠。
  • 挥金乐耆年: 享受着富裕的晚年生活。
  • 高风激贪懦: 高尚的品德激励着贪婪和懦弱。
  • 千载要齐肩: 期望在历史长河中共勉前行。

修辞手法:

  • 比喻: “冥鸿”比喻高远的理想。
  • 对仗: 如“君子重进退,大节贵能全”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强调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重要性,并对贪婪与懦弱的社会现象提出警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子: 象征高尚品德的人。
  • 县车: 代表官场的权力与地位。
  • 冥鸿: 象征理想与追求。
  • 杜鹃: 代表哀伤和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君子重进退”中“君子”指的是:
    A. 有德行的人
    B. 官员
    C. 老年人

  2. “耳非闻杜鹃”这句中杜鹃象征着:
    A. 欢乐
    B. 悲伤
    C. 理想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和《题伯丈人黄待制归来堂》都在描绘个人情感,但《静夜思》更多表现思乡之情,而《题伯丈人黄待制归来堂》则侧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境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李吕诗文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