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其二 歌席志感》
时间: 2025-01-26 06:20: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世良缘,蓬莱弱水看清浅。
神仙会里捧瑶浆,碧藕排高宴。
今夜流苏半卷。
到擘阮吹箫庭院。
缓斟低唱,银箭频催,翻嫌夜短。
红袖多情,挑灯一送秋波转。
回头惨淡动离愁,万里关河远。
嘈杂华堂弦管。
恍疑是梦中来见。
伤心何处,塞上悲笳,惊飞孤雁。
白话文翻译:
前世的良缘,如同蓬莱的弱水,浅浅的看过去。
在神仙的聚会上捧着瑶浆,碧藕摆成丰盛的宴席。
今晚流苏帷幕半卷起。
我来到庭院,拨开阮琴吹起箫声。
缓缓地斟酒低唱,银箭般的时光催促,反而觉得夜晚太短。
红袖的多情女子,挑灯一送,秋波如水般流转。
回头却是惨淡的离愁,万里关河遥远无期。
华丽的大厅乐声嘈杂。
恍惚之间,仿佛是梦中来见。
伤心之处,塞外传来悲笳,惊飞孤雁。
注释:
- 宿世良缘:指前世的情缘或缘分。
- 蓬莱弱水: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境,弱水指轻盈的水,象征美好的景象。
- 瑶浆:神仙所饮的美酒,代表美好的享受。
- 碧藕:指青色的莲藕,象征清雅的美食。
- 流苏:指流苏帷幕,常用于装饰。
- 阮:一种古代乐器。
- 银箭:形容时间的流逝如银色的箭一般迅速。
- 红袖:多指有情的女子,象征爱情。
- 离愁:离别的忧伤。
- 塞上悲笳:指边塞的悲凉笳声,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蓬莱:源自道教文化,象征长生不老的仙境,与神仙传说密切相关。
- 悲笳:古代边塞音乐,常用以表达思乡和战争的悲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尔堪,字子懋,号雪窗,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描绘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关。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其二 歌席志感》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歌宴之上的感慨和思绪。诗的开头提及“宿世良缘”,便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结,仿佛这份情感是命中注定的。接着描绘神仙聚会的场景,瑶浆和碧藕的意象不仅展现出宴会的奢华,也暗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诗的推进,流苏半卷、阮箫轻吹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悠然的夜晚,然而“翻嫌夜短”的情感却透出一丝忧愁。红袖多情的女子与秋波的意象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此种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结尾部分,诗人感受到离愁的沉重,万里关河的遥远让人倍感孤独,华堂中的嘈杂声与梦境的恍惚交织在一起,突显出人们在繁华之中仍感孤寂的主题。整首诗在抒情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宿世良缘,蓬莱弱水看清浅”:表达了对前世情缘的感慨,象征美好的追忆。
- “神仙会里捧瑶浆,碧藕排高宴”:描绘了宴会的华丽场面,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今夜流苏半卷”:营造出浪漫的夜晚情景。
- “缓斟低唱,银箭频催”: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箭”形容时间的飞逝,形象生动。
- 拟人:如“红袖多情”,使情感更加鲜活。
- 对仗:诗句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同时也流露出离别的忧伤和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宿世良缘:象征着命中注定的爱情。
- 蓬莱弱水:代表理想中的美好和宁静。
- 流苏:象征柔情与浪漫。
- 红袖:多情女子,象征爱与思念。
- 孤雁: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宿世良缘”指的是什么?
- A. 今生的缘分
- B. 前世的情缘
- C. 未来的期待
-
诗中提到的“瑶浆”是指什么?
- A. 普通酒水
- B. 神仙所饮的美酒
- C. 水果饮料
-
诗人通过“流苏半卷”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伤心
- B. 快乐
- C. 浪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 曹尔堪的《烛影摇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曹尔堪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抒发。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