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方密之索赋催妆即用其韵》
时间: 2025-01-11 17:0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揖芙蓉,闲情乱似春云发。
凌波背立笑无声,学见生人法。
此夕欢娱几许,唤新妆佯羞浅答。
算来好梦,总为今番,被它猜杀。
婉转菱花,眉峰小映红潮发。
香肩生就靠檀郎,睡起还凭榻。
记取同心带子,双双绾轻绡尺八。
画楼南畔,有分鸳鸯,预凭锦札。
白话文翻译:
轻轻一礼像芙蓉花般娇嫩,悠闲的心情像春天的云朵般散乱。
她背对着水波静静站立,微笑着不出声,仿佛在学着人间的风雅。
今夜的欢娱有多少,叫她新妆假装害羞轻声回应。
算来美梦,都是为了今夜,结果却被猜测所烦恼。
婉约的菱花,眉梢轻轻映出红色的潮发。
香肩轻倚在檀木郎君的身旁,醒来后仍依偎在床榻。
记得那同心的绳带,双双将轻纱绾成尺八。
在画楼的南边,有一对鸳鸯,预先写下了锦札。
注释:
- 一揖:轻轻一礼,表示礼节。
- 芙蓉: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凌波:形容在水面轻盈行走的姿态。
- 欢娱:欢乐和娱乐的活动。
- 佯羞:假装害羞。
- 算来好梦:算起来美好的梦境。
- 菱花:指眉梢如菱角般的美丽。
- 檀郎:指亲爱的人,可能是情郎。
- 同心带子:象征情意相合的带子。
典故解析:
- 鸳鸯:在中国文化中,鸳鸯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代表一对恋人或夫妻。
- 锦札:象征着爱情的信物,常用于表达情感的约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公元1562-1625),明代诗人,字士纯,号天池,晚号澹然,浙江人。他以清新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文人雅士之间的情感交流愈加频繁。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是一首描绘爱情与生活美好瞬间的诗,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开头一揖芙蓉,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画面感极强。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姿态与神情,传达了她似春云般的悠闲与柔美,仿佛整个春天的气息都融入其中。接着,描绘了女子在欢娱中的娇羞,细腻的感情流露让人感受到了青春的悸动和恋爱的甜蜜。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这一切的珍惜与忧虑也逐渐浮现,算来好梦却被猜测所扰,表现出对美好情感的无奈与思考。接下来的描写如香肩依靠、同心带子,营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氛围,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情感的深厚与温柔,令人动容。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上极为细腻,既有对爱情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思索,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世界,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揖芙蓉,闲情乱似春云发:
- 轻轻一礼,像芙蓉花般娇嫩,悠闲的心情像春天的云朵般散乱,描绘女子的优雅和闲适。
-
凌波背立笑无声,学见生人法:
- 她在水波中静立微笑,仿佛在学习人间的风雅,展现出一种含蓄的韵味。
-
此夕欢娱几许,唤新妆佯羞浅答:
- 今夜的欢乐有多少,唤她新妆假装害羞轻声回应,流露出青春的羞涩。
-
算来好梦,总为今番,被它猜杀:
- 计算起来美好的梦境,都是为了今夜,却被猜测所烦恼,表现出对爱情的无奈。
-
婉转菱花,眉峰小映红潮发:
- 婉约的菱花,轻轻映出红色的潮发,描绘了女子的美丽。
-
香肩生就靠檀郎,睡起还凭榻:
- 香肩轻倚在檀木郎君的身旁,醒来后仍依偎在床榻,展现了亲密的情感。
-
记取同心带子,双双绾轻绡尺八:
- 记得那同心的绳带,双双将轻纱绾成尺八,象征着深厚的情感。
-
画楼南畔,有分鸳鸯,预凭锦札:
- 在画楼的南边,有一对鸳鸯,预先写下了锦札,表达了爱情的承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性的美丽比作芙蓉,增强了诗意。
- 拟人:通过“笑无声”等描写使得意象更生动。
- 对仗:如“欢娱几许”和“新妆佯羞”,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既有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敏感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丽。
- 春云:象征轻盈与变化。
- 鸳鸯:象征爱情与忠贞。
- 同心带子:象征情感的结合。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爱情的甜美,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传统文化中对爱情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丽与纯洁
C. 忍耐 -
“此夕欢娱几许”中的“欢娱”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聚会
B. 享受的时光
C. 美好的爱情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喜悦与思索
C.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龚鼎孳的《烛影摇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女性的柔美与情感的细腻,但李清照更多表现出对失去的感慨,而龚鼎孳则更注重对爱情细节的描绘,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