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通仙洞 薛能 〔唐代〕 高龛险欲催,百尺洞门开。 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 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 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佛龛似乎摇摇欲坠,百尺深的洞门敞开着。 白日里仙人在何处?只有清风偶尔来访。 靠近悬崖的松树笔直向上,避开石头的溪水曲折回流。 贾掾曾经空手而归,题诗岂是易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龛:指高耸的佛龛。
- 险欲催:形容佛龛高耸险峻,似乎要倒塌。
- 百尺洞门开:形容洞穴深邃,洞门大开。
- 白日仙何在:询问仙人在白日里何处。
- 清风客暂来:指清风偶尔来访。
- 临崖松直上:形容松树生长在悬崖边,笔直向上。
- 避石水低回:形容溪水避开石头,曲折回流。
- 贾掾:指贾谊,西汉文学家,曾任掾吏。
- 曾空去:指贾谊曾经空手而归,未能实现抱负。
- 题诗岂易哉:表示题诗并非易事。
典故解析:
- 贾掾曾空去:引用贾谊的典故,表达诗人对题诗难度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邃的洞穴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题诗难度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洞穴为背景,通过高耸的佛龛、深邃的洞门、白日的仙人、清风的来访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幽静的仙境。诗中“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一句,通过对松树和溪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坚韧与柔美。结尾“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则表达了诗人对题诗难度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高龛险欲催,百尺洞门开”描绘了洞穴的高耸与深邃,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 次句“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通过询问仙人的去向和清风的来访,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 第三句“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通过对松树和溪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坚韧与柔美。
- 末句“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则表达了诗人对题诗难度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敬畏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高龛险欲催”中的“险欲催”比喻佛龛高耸险峻,似乎要倒塌。
- 拟人:“清风客暂来”中的“客暂来”赋予清风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
- 对仗:“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中的“直上”与“低回”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洞穴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题诗难度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诗歌的敬畏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龛:高耸的佛龛,象征神秘与庄严。
- 百尺洞门:深邃的洞穴,象征未知与探索。
- 白日仙:仙人在白日里,象征超凡脱俗。
- 清风客:清风偶尔来访,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临崖松:生长在悬崖边的松树,象征坚韧与顽强。
- 避石水:避开石头的溪水,象征柔美与曲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龛险欲催”中的“险欲催”比喻了什么? A. 佛龛高耸险峻 B. 洞穴深邃 C. 仙人不在 D. 清风来访
-
诗中“贾掾曾空去”引用的是谁的典故? A. 贾谊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展现了什么? A. 自然的坚韧与柔美 B. 仙境的神秘 C. 洞穴的深邃 D. 清风的来访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与本诗有相似的仙境向往。
- 杜甫《望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本诗:都描绘了仙境,但李白诗中更多梦幻与超脱,而本诗更多神秘与敬畏。
- 杜甫《望岳》与本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但杜甫诗中更多对自然的赞美,而本诗更多对仙境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深入鉴赏,有助于理解本诗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