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象耳山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23:07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

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象耳山二首 薛能 〔唐代〕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 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片青松林立,数万株青松排列,异香弥漫,路旁花朵盛开。 即将离开山门,心中暗暗许愿,希望再次回到蜀地。 每到一处山前便想攀登,自问是否已成为常住此地的僧人。 徒步行走至此三千里,若非有缘,恐怕难以到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异香:指不同于寻常的香气。
  • 薰路:香气弥漫的道路。
  • 山门:指佛教寺院的外门。
  • 潜愿:暗中许下的愿望。
  • 蜀中:指今天的四川省一带。
  • 住来僧:常住某地的僧人。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著称,风格多变,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多个主题。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四川象耳山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四川象耳山时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松、花香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向往。诗中的“异香薰路带花开”一句,以香气和花朵为媒介,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感受。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旅行的执着,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青松林的壮观景象,通过“几万栽”强调了数量之多。
  • 第二句通过“异香薰路”和“带花开”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美景。
  • 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 第四句则通过“到处逢山便欲登”和“自疑身作住来僧”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
  • 第五句通过“徒行至此三千里”强调了旅行的艰辛。
  • 第六句则通过“不是有缘应不能”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信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异香薰路”比喻山中的香气。
  • 拟人:如“山门欲别心潜愿”中的“心潜愿”。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和长寿。
  • 异香:象征美好的环境。
  • 花开:象征生机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异香薰路”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香气 B. 路旁的香气 C. 花开的香气 D. 松树的香气 答案:A

  2. 诗人为何提到“更到蜀中还到来”? A. 表达对蜀地的喜爱 B. 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C. 表达对旅行的热爱 D.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3. 诗中的“自疑身作住来僧”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僧人的羡慕 B. 诗人对旅行的热爱 C.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D.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薛能的《过象耳山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