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多景楼》

时间: 2025-01-11 01:35:23

英雄登眺处,一剑独来游。

男子抱奇气,中原入远谋。

江分淮浙土,天阔楚吴秋。

试望斜阳外,谁宽西顾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多景楼
作者: 郑思肖 〔宋代〕

英雄登眺处,一剑独来游。
男子抱奇气,中原入远谋。
江分淮浙土,天阔楚吴秋。
试望斜阳外,谁宽西顾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英雄在高楼眺望的场景,他手握宝剑独自游荡。男子怀抱着奇特的气概,心中谋划着中原的远大理想。江水分隔了淮河和浙江的土地,天空在楚地和吴地的秋天显得格外辽阔。试着向斜阳之外眺望,谁能够解除心中的忧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英雄:指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常用于描述志向远大的男子。
  • 独来游:独自前来游玩。
  • 奇气:指奇特的气概或志向。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历史上是政治文化的中心。
  • 远谋:远大的计划或谋划。
  • 江分淮浙土:江河将淮河和浙江的土地分开,指地理上的分隔。
  • 天阔:天空辽阔。
  • 楚吴:楚国和吴国,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地区。
  • 斜阳:夕阳,指日落时的阳光。
  • 西顾忧:向西方回顾,心中有忧虑。

典故解析:

  • 江分淮浙:暗指历史上水域的分隔,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各有不同。
  • 楚吴秋:楚国和吴国在历史上有诸多交锋,诗中提及这两个地区的秋天,可能暗示着战乱后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思肖,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风格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个人志向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英雄气概的时代,强调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诗人在高楼之上,目睹辽阔的江河,心中感慨万千,抒发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忧虑。

诗歌鉴赏:

《题多景楼》是一首富有气势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地理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开篇的“英雄登眺处”,立即引人注目,给人以一种高昂的气势。在这个高楼之上,诗人似乎不仅仅是在欣赏风景,更是在进行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男子抱奇气”,这几句强调了诗人所理想化的男性气质,代表着当时社会中勇于追求理想、敢于冒险的英雄形象。而“中原入远谋”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指代,更多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反映了诗人心中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江分淮浙土,天阔楚吴秋”,这句描绘了广袤的自然景象,江河的分隔和辽阔的天空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人们心灵的渴望。最后“试望斜阳外,谁宽西顾忧”,以斜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忧虑,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英雄的高昂与内心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英雄登眺处:描绘了一个英雄在高处眺望,暗示他具备远见卓识。
  2. 一剑独来游:英雄手持宝剑,象征勇气与独立精神。
  3. 男子抱奇气:强调男子的豪情与抱负。
  4. 中原入远谋:表明他胸怀大志,谋划着未来。
  5. 江分淮浙土:描述地理分隔,象征历史的变迁。
  6. 天阔楚吴秋:展现秋天的辽阔,传达一种空旷的心境。
  7. 试望斜阳外:向斜阳外眺望,暗示对未来的思索。
  8. 谁宽西顾忧:最终提出问题,表达心中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分淮浙土,天阔楚吴秋”,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夸张:通过“英雄”与“独来游”来强调个人的勇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英雄对国家、历史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表现了在辽阔的天地间,个人的渺小与伟大交织,尽显人生的复杂与多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雄: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代表勇气与独立。
  • 江河: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分隔。
  • 斜阳: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英雄”最可能象征什么? A. 勇气
    B. 绝望
    C. 失败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江分淮浙土”,主要表达的是__

  3.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1. A
  2. 地理分隔与历史的变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高处的视野,但更多关注个人的悲凉情感。
  • 《望庐山瀑布》: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情感上更为激昂,与本诗的忧虑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