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河中亭子》
时间: 2025-01-27 03:1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河中亭子 薛能 〔唐代〕 河擘双流岛在中,岛中亭上正南空, 蒲根旧浸临关道,沙色遥飞傍苑风。 晴见树卑知岳大,晚闻车乱觉桥通。 无穷胜事应须宿,霜白蒹葭月在东。
白话文翻译:
黄河分隔双流,岛屿位于中央,岛上的亭子正对着南方的天空。 蒲草的根部曾经浸泡在临近关隘的道路旁,沙子的颜色随着远处的风飘向园林。 晴天时看到低矮的树木,便知山岳的雄伟;傍晚听到车辆喧闹,感觉到桥梁的连通。 无数美好的事物应当留宿欣赏,霜白的芦苇在东边的月亮下显得格外清冷。
注释:
- 河擘双流:指黄河分隔成两条河流。
- 岛在中:岛屿位于河流中央。
- 正南空:正对着南方的天空。
- 蒲根旧浸:蒲草的根部曾经浸泡在水中。
- 临关道:临近关隘的道路。
- 沙色遥飞:沙子的颜色随着风远飞。
- 傍苑风:随着园林的风。
- 晴见树卑:晴天时看到低矮的树木。
- 知岳大:意识到山岳的雄伟。
- 晚闻车乱:傍晚听到车辆喧闹。
- 觉桥通:感觉到桥梁的连通。
- 无穷胜事:无数美好的事物。
- 应须宿:应当留宿欣赏。
- 霜白蒹葭:霜白的芦苇。
- 月在东:月亮在东边。
诗词背景: 薛能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河中亭子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河中亭子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诗中“河擘双流岛在中”描绘了黄河分隔成两条河流,岛屿位于中央的壮阔景象。“蒲根旧浸临关道,沙色遥飞傍苑风”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蒲草和沙子的自然状态,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后两句“晴见树卑知岳大,晚闻车乱觉桥通”通过对日常景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河擘双流岛在中”描绘了黄河分隔成两条河流,岛屿位于中央的壮阔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宏伟。
- 第二句“岛中亭上正南空”指岛上的亭子正对着南方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野。
- 第三句“蒲根旧浸临关道”描绘了蒲草的根部曾经浸泡在临近关隘的道路旁,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 第四句“沙色遥飞傍苑风”通过沙子的颜色随着风远飞,描绘了自然的动态美。
- 第五句“晴见树卑知岳大”通过对低矮树木的观察,意识到山岳的雄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 第六句“晚闻车乱觉桥通”通过傍晚听到车辆喧闹,感觉到桥梁的连通,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
- 第七句“无穷胜事应须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留恋。
- 第八句“霜白蒹葭月在东”通过霜白的芦苇和东边的月亮,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意象分析:
- 河擘双流:象征自然的壮阔和分隔。
- 岛中亭子:象征宁静和观察的场所。
- 蒲根旧浸:象征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循环。
- 沙色遥飞:象征自然的动态和风的自由。
- 晴见树卑:象征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 晚闻车乱:象征日常生活的喧嚣和连通。
- 霜白蒹葭:象征清冷和宁静的自然美。
- 月在东:象征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河擘双流岛在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黄河分隔成两条河流,岛屿位于中央。 B. 岛上的亭子正对着南方的天空。 C. 蒲草的根部曾经浸泡在水中。 D. 沙子的颜色随着风远飞。
-
诗中“晴见树卑知岳大”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晴天时看到低矮的树木,便知山岳的雄伟。 B. 傍晚听到车辆喧闹,感觉到桥梁的连通。 C. 无数美好的事物应当留宿欣赏。 D. 霜白的芦苇在东边的月亮下显得格外清冷。
-
诗中“霜白蒹葭月在东”营造了什么氛围? A. 壮阔的自然景象。 B. 宁静和观察的场所。 C. 清冷和宁静的自然美。 D. 日常生活的喧嚣和连通。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与薛能的诗作有相似的宏伟意境。
- 杜甫《望岳》:通过对山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诗词对比:
- 薛能《题河中亭子》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薛能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王之涣的诗则更注重宏伟的景象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薛能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