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作者: 梅尧臣
秋树无黄鸟,蝉声亦自哀。
素车新陇去,白马旧宾来。
薤上朝阳露,池中岁劫灰。
短长何足较,嗣子有高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上没有黄鸟,蝉鸣也显得悲凉。白色的马车驶向新的墓地,而旧友骑着白马前来悼念。清晨的露水湿润了香葱,池水中却沉淀着岁月的灰烬。短暂与长久的比较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要子孙有才华,就足以令人欣慰。
注释:
- 秋树无黄鸟:秋天的树木上没有黄鸟,象征悲凉。
- 蝉声亦自哀:蝉鸣也显得凄凉,暗示生者的哀伤。
- 素车:白色的车,通常用于丧葬。
- 新陇:新的墓地。
- 白马旧宾:指旧友以白马为伴,来祭奠已故之人。
- 薤上朝阳露:薤(香葱)上的露水,寓意清晨的宁静。
- 池中岁劫灰:池水中沉淀的灰烬,象征时间流逝的痕迹。
- 短长何足较:短与长的比较毫无意义。
- 嗣子有高才:后代子孙有卓越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此诗是梅尧臣为李侍郎所作的挽歌,反映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哀悼,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故人的追思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首句以“秋树无黄鸟”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索的秋日氛围,暗示着生者的孤独与逝者的离去。接下来的“蝉声亦自哀”则进一步加重了诗中的悲凉感,蝉鸣在此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生命短暂的哀叹。
“素车新陇去,白马旧宾来”展现了送葬的场景,白色的马车象征着丧事的庄重,而“旧宾来”则表达了友人的深情厚谊。此处,梅尧臣通过对比新旧,强化了生死之间的距离与无奈。
最后两句“短长何足较,嗣子有高才”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短暂的生命与长久的记忆相比,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诗人认为,后代子孙的才华与成就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回报与慰藉。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梅尧臣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树无黄鸟:描绘秋天的景象,暗含孤独。
- 蝉声亦自哀:蝉鸣的哀怨,象征生命的无奈。
- 素车新陇去:白色马车,象征丧事。
- 白马旧宾来:旧友的到来,表现友情的珍贵。
- 薤上朝阳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生命的清新。
- 池中岁劫灰:池水中的灰烬,暗示时间的流逝。
- 短长何足较:生死的比较毫无意义。
- 嗣子有高才:后代的成就,赋予生命新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蝉声自哀”比拟生命的悲凉。
- 对仗:如“素车新陇”与“白马旧宾”,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同时强调了后代才华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树:象征凋零与孤独。
- 蝉声:象征生命的哀叹。
- 素车:丧事的象征。
- 白马:友谊的象征。
- 朝阳露:象征生命的希望。
- 岁劫灰: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树无黄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愁
-
“素车新陇去”中的“素车”象征什么? A. 喜庆 B. 丧事 C. 旅行
-
诗中提到的“嗣子有高才”强调了什么? A. 生命的长久性 B. 后代的重要性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王孙》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哀王孙》相比,梅尧臣的挽诗更注重对生命流逝的哲学思考,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悲痛与对历史的反思。两者都在不同的视角下阐述了生死的主题,体现了各自的艺术特色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梅尧臣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