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 竹西亭》

时间: 2025-01-11 12:32:55

结雨竹西若若川,扬州歌吹思当年。

刘郎若向风前唱,梦入青楼事惘然。

意思解释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 竹西亭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结雨竹西若若川,扬州歌吹思当年。
刘郎若向风前唱,梦入青楼事惘然。

白话文翻译:

在竹西亭前,雨后竹林似乎连绵成川,扬州的歌声让我思念往昔。
如果刘郎在风前高歌,我的梦中却是青楼的往事,令人感到惆怅迷惘。

注释:

  • 结雨:指雨后,雨水汇集的样子。
  • 竹西:指竹子的西边,特指竹林的环境。
  • 若若川:形容竹林在雨后显得如同川流一般。
  • 扬州:古代著名的文化和商业城市,以歌舞之地闻名。
  • 刘郎:指刘备,或泛指才子,特指有才华的青年。
  • 青楼:指妓院,古代文人常在此寻欢作乐。

典故解析:

“刘郎”在古诗中常指文人或歌者,这里可能隐喻了某位才子,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青楼则是古代社会中男女情感交往的场所,诗人借此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德润,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览竹西亭时,受到扬州歌声的触动,勾起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思考,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与青春消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竹林的静谧与扬州歌声的悠扬,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的氛围。首句“结雨竹西若若川”以生动的画面感引入,勾勒出一个清新而宁静的自然场景,邀请读者与诗人一同沉浸于这一刻的美好中。然而,接下来的“扬州歌吹思当年”则将情绪转向了对过往的追溯,诗人在歌声中感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对青春的惋惜与失落。

第三句“刘郎若向风前唱”,隐喻着一个理想中的才子,似乎在风中歌唱,然而,这歌曲的悦耳引发的却是内心的惘然,表明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渴望与无法再现的无奈。最后一句“梦入青楼事惘然”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往昔欢愉的追忆与如今的失落,青楼的意象不仅是欢愉的象征,也暗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静谧的自然与喧闹的歌声,展现了诗人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不免对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产生深深的叹息,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结雨竹西若若川:雨后竹林依然清新,似乎变成了一片流水,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2. 扬州歌吹思当年:扬州的歌声唤起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流露出对青春的追忆。
  3. 刘郎若向风前唱:假如有才子在风中高歌,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美好场景。
  4. 梦入青楼事惘然:梦回青楼的往事却让人感到惆怅,表明对过去的怀念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林比作川流,形象生动。
  • 对仗:如“扬州歌吹”与“刘郎若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歌声与往事赋予情感,使情境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惆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西:自然的宁静与生机,象征着纯洁与自然。
  • 扬州:文化的繁华与历史的厚重,代表着美好回忆。
  • 青楼:欢愉与失落交织的复杂情感,象征人间的悲欢离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结雨竹西”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清新自然
    • B. 忧伤回忆
    • C. 欢快歌声
  2. “刘郎若向风前唱”中的“刘郎”指代的是?

    • A. 唐代诗人
    • B. 才子
    • C. 历史人物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竹西亭》王维《竹里馆》: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