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泗上逢黄令因以诗送》
时间: 2025-01-23 22:51: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次泗上逢黄令因以诗送
作者:梅尧臣
向晓入汴尾,隔河闻人声。
得声不得貌,问识旧时名。
泊舟忽来及,袖诗多贤英。
言除丹徒宰,暂作七闽行。
东南几千里,日夕挂帆轻。
渡江莼已老,未足助杯羹。
最知使道出,先见县人迎。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我抵达汴河的尽头,隔着河流听到人声嘈杂。虽然听到了声音,却看不见人影,便询问昔日的朋友们。船泊在岸边,忽然有诗友前来,这位贤良的朋友带来了许多佳作。他提到已经辞去了丹徒的县宰职务,暂时前往七闽一带。东南方的旅途几千里,日夜航行,轻松自在。渡过江河,水中的莼菜已然老去,根本不足以助我一杯美酒。最了解我行程的,还是先前见到的县人迎接我。
注释
- 汴尾:指汴河的尽头,古代汴河是重要的水路之一。
- 丹徒宰:指丹徒县的县令,这里特指诗人的友人。
- 七闽:指福建地区。
- 莼: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烹饪,象征着美食。
- 杯羹:指盛酒或菜肴的器具,象征饮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相逢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该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祝愿与对人生旅途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开篇,描绘了作者在汴河边的情景。诗中流露出友谊的温馨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人通过“隔河闻人声”表现出一种对朋友的思念,尽管未见其人,但声音已足以勾起往日的回忆。接着,诗人提到泊舟和袖诗,显示他与友人的交流与相聚,这一刻的温暖感情使得他对友人的关心更加深厚。
“言除丹徒宰”一句,表明友人已辞去官职,开始新的旅途,诗人对此表示祝贺,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迁与无常。“东南几千里,日夕挂帆轻”则展现出诗人乐观的心态,尽管旅途遥远,但心中依旧愉悦,表达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渡江莼已老,未足助杯羹”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生活的美好在于分享与饮食,但岁月已经使得某些美好不再如昔日那般鲜活。这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晓入汴尾:清晨时分,抵达汴河的尽头。
- 隔河闻人声:隔着河流,听到人们的声音。
- 得声不得貌:虽然听到声音,却见不到人影。
- 问识旧时名:我便询问是否认识旧时的友人。
- 泊舟忽来及:船泊在岸边,忽然有朋友前来。
- 袖诗多贤英:他带来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作。
- 言除丹徒宰:他说自己已经辞去了丹徒的县宰职务。
- 暂作七闽行:他暂时出行到福建一带。
- 东南几千里:东南方向的旅途有几千里之遥。
- 日夕挂帆轻:日夜航行,轻松自在。
- 渡江莼已老:渡过江水,水中的莼菜已然老去。
- 未足助杯羹:这已无法助我一杯佳肴。
- 最知使道出:最了解我行程的,还是先前见到的县人。
- 先见县人迎:他早已在此等候,热情迎接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莼已老”比喻时光的流逝。
- 对仗:如“东南几千里,日夕挂帆轻”,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莼”赋予了人的属性,象征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友谊与人生的流转,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曦:象征新的开始,清新的气息。
- 汴河:象征诗人心中的故乡与思念。
- 莼: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分享。
- 舟:象征人生的旅途与不懈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徒宰”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朋友
- C. 诗人的父亲
-
“东南几千里”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友谊的珍惜
- B. 对旅途的轻松
- C. 对官职的看重
-
诗中“莼已老”的含义是?
- A. 美食的珍贵
- B. 时光的流逝
-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水诗与梅尧臣的田园诗:王维的诗多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体验,展现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有关梅尧臣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