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马》
时间: 2025-01-11 10:13: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马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
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輈。
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
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
信都固朋义,百乏能以周。
遗此燕山骏,买鞯安辔头。
朝斩一束刍,夕煮一盎麰。
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
自春锁礼闱,既出被轻囚。
饱秣不复驾,狂跃如生虬。
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预愁。
前欲往城东,始跨人立侔。
首落而尾掷,衰躯几坠投。
迩者将赠金,行当谒冕旒。
私呼贵邻兵,言调变驯柔。
晨往及暮还,踣地气不收。
彼兵隶天厩,国马皆仰驺。
其能量马力,国马安得稠。
以吾穷使然,尔能亦可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匹瘦弱马匹的悲哀。诗人提到这匹马是单于(匈奴)所赠,但在信都(今北京一带)却被视为顽劣之物,不准其拉车。我从南方归来,渡河时借用小舟,准备去未央宫朝见皇帝,却没有马可骑。信都的朋友虽有情义,但我却无法周全。留下这匹燕山的骏马,买了鞍具,却只能以草为食,晚上煮米饭。马体渐渐消瘦,幸而我骑它度过了冬秋。春天锁住了礼仪的门,马儿出门时却像被轻囚一般。吃饱了不再驾乘,狂奔如同小龙。更换了一名老兵,常常洗刷马具,内心充满忧愁。原本想去城东,却发现骑上马时人仿佛立不住。马头低垂,尾巴高扬,衰弱的身躯几乎要摔倒。最近有人将赠金,应该去拜见高官。我私下呼唤邻居的士兵,劝说他们调教马匹变得温驯。早去晚归,马儿累得跌倒,气息不再。那些兵马归于天厩,国马皆仰望于此。它们的力量和气势,我的马却何以能与之相比。因为我穷困潦倒,难道你也该感到羞愧?
注释
- 单于: 古代匈奴的统治者,象征着强大的游牧民族。
- 信都: 古代的一个地名,指今北京地区。
- 未央朝: 指朝见皇帝的地方。
- 燕山: 地名,指今河北、北京一带,出产优良马匹。
- 轻囚: 形容被轻易拘束,无法自由。
- 虬: 形容龙。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云,南宋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梅尧臣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一匹瘦马的遭遇,寄托了对国家动荡和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马的形象不仅是诗人的“坐骑”,更是他内心的象征,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诗歌鉴赏
《哀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一匹瘦弱马的悲悯之情。全诗围绕着马的命运展开,表现了马在战乱中的无奈和悲哀。在诗的开头,诗人便以“瘠彼单于马”点出马的瘦弱,暗示了马的境遇与诗人自己相似,都是被忽视和贬低的存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马的生活状态,从食物到马具,再到骑上马的艰辛,逐步铺展出一种深沉的悲伤感。
诗中不仅有对马的关怀,更映射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忧虑。信都的朋友虽然有情义,却无法给予真正的帮助,马的悲惨命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国马与自己马匹的悬殊,凸显了身处边缘的无力感与羞愧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马的深切描绘,隐喻了人们在逆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开篇即引入马的形象,暗示其瘦弱、被赠予的身份。
- “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描述归来的旅途,借舟而渡,显示出一种被迫的状态。
- “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表达了迫切的朝见之心,却无马可骑的无奈。
- “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马的消瘦与历经的艰辛形成强烈对比。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比喻和拟人,如将马比作人的困境,赋予其感情与意志。
- 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凝练。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困境的感慨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弱者命运的同情和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意象分析
- 马: 象征着力量、自由与荣誉,然而在诗中却成为了无力和悲哀的代表。
- 信都: 体现了社会的冷漠与艰难环境。
- 草与米: 表示生存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统治者?
- A. 汉族
- B. 匈奴
- C. 满族
答案: B
-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返回的?
- A. 骑马
- B. 步行
- C. 乘船
答案: C
-
诗中提到的“信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北京
- C. 洛阳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前出師表》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在《前出师表》中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无奈,与梅尧臣在《哀马》中对马的悲悯形成呼应。
- 李白在《将进酒》中则以豪放的气概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出诗人对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