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时间: 2025-04-29 03:46:59

连珠复合璧,叹息复何年。

颠连多疾苦,道术极乖偏。

嫠妇不恤纬,杞国常忧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珠复合璧,叹息复何年。
颠连多疾苦,道术极乖偏。
嫠妇不恤纬,杞国常忧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苦闷的感慨。诗中提到美玉与珠串相连,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不知已经多少年。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交织,虽然道理与技艺都很高明,但在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实现。诗人提到的寡妇不关心织布的纬线,杞国的人们总是担心天灾,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无尽忧虑。

注释

  • 连珠:意指珍珠相连,象征美好的事物。
  • 叹息复何年:叹息不知已过多少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颠连:形容生活中多次遭遇困苦。
  • 嫠妇:寡妇,失去丈夫的妇女,通常象征孤独与无助。
  • :织布时的经线,诗中暗指生活的基本保障。
  • 杞国:古代杞国以忧虑著称,常用以比喻人们的忧虑。

典故解析

“杞人忧天”出自《庄子》,形容杞国的人们因担忧天空会塌下来而焦虑不已,表现出无谓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这一典故在诗中用以强调人们对未来的不安和对生活的无力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七夕节,正值夏季多雨之时。诗人可能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因遇雨而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因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苦闷。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连珠与璧的形象开篇,展现了美好事物的结合,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珍贵。然而,随之而来的叹息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无奈。诗人在这里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的脆弱与无助。诗中提到的“颠连多疾苦”,不仅仅是自身的遭遇,更是对整个社会生存状态的反映。通过对嫠妇与杞国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广泛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展现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孤独无助的真实写照。整首诗在结构上也展现了对仗工整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深刻而有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连珠复合璧:美好事物的结合,象征着生活的希望。
    • 叹息复何年:感叹时光的流逝和无奈。
    • 颠连多疾苦:生活的艰难与曲折。
    • 道术极乖偏:即使有高超的技艺,现实中却难以施展。
    • 嫠妇不恤纬:寡妇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助。
    • 杞国常忧天:象征人们对未来的忧虑与担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连珠复合璧”与“叹息复何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比喻:将生活的困苦比作“疾苦”,形象生动。
    • 象征:嫠妇与杞国的描写象征着社会的普遍忧虑。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个人与社会的困境,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所承受的无奈与忧虑。

意象分析

  • 连珠与璧: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珍贵的回忆。
  • 嫠妇:代表孤独与无助,反映了社会对弱者的冷漠。
  • 杞国:象征无谓的忧虑,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题

  1. 诗中“连珠复合璧”象征什么?

    • A. 美好事物的结合
    • B. 时光的流逝
    • C. 人生的苦难
  2. “嫠妇不恤纬”中的“纬”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保障
    • B. 美好的回忆
    • C. 社会的责任
  3. “杞国常忧天”反映了人们对什么的担忧?

    • A. 未来的希望
    • B. 生活的艰辛
    • C. 无谓的忧虑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经典,体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陈普与李白:两位诗人在风格与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陈普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而李白则常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涵盖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古诗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
  • 《诗词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