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陷天倾不废棋,
谢安阮籍好同时。
江东残局危亡势,
似太元初尚可为。
白话文翻译:
这场地动天摇的乱世中,棋局仍然没有停止,谢安与阮籍这两位名士正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江东的残局正面临危机与灭亡的局面,但就像太元年间初期的局势一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注释:
字词注释:
- 地陷天倾:形容大地崩塌,天翻地覆,指社会动荡不安。
- 不废棋:即使在混乱中,棋局也没有停止,象征着理智与智慧依旧存在。
- 江东:指东吴地区,历史上曾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 残局:指棋局的残局,亦可引申为国家的危急局面。
- 太元:指东晋时期的太元年间,历史上曾有过动荡与乱世。
典故解析:
- 谢安: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政治智慧著称。
- 阮籍: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才华和个性鲜明而闻名,二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子璋,号舒斋,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以咏史为主,风格沉稳而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以历史人物为引,反映了对当时局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以“地陷天倾”开篇,形象地展示了社会的危机感和不安。尽管身处乱世,棋局却依旧在进行,表明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智慧和理智依然在发挥作用。谢安和阮籍作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也寄托着诗人对当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江东残局危亡势”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强调了国家和社会的危机。诗人在这里运用“残局”这一象征,暗示着历史的轮回和人们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句“似太元初尚可为”则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情绪,尽管局势危急,仍然有可能迎来转机。这种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陷天倾不废棋:虽然社会动荡不安,棋局依然在进行,暗示着人们的理智与智慧。
- 谢安阮籍好同时:提到两位历史人物,强调他们在历史动荡时期的文化价值与智慧。
- 江东残局危亡势:揭示了当时江东地区的危机,象征着国家的命运。
- 似太元初尚可为:表达了希望,认为即使在危机中仍然有可能翻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地陷天倾”与“谢安阮籍”,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国家局势比作棋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危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智慧与理智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棋:象征智慧与策略,代表着人们在动荡中依然保持理智。
- 江东:历史背景的象征,代表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危机。
- 谢安与阮籍:象征着智慧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 A. 王羲之、陶渊明
B. 谢安、阮籍
C. 李白、杜甫 -
“地陷天倾”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和平安宁
B. 动荡不安
C. 繁荣昌盛 -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陈普的《咏史下·谢安》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在动乱背景下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但陈普更强调智慧与策略的保持,而杜甫则更突出个人的痛苦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