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时间: 2025-02-04 16:20:11

敬身天不宽曾子,白眼人当杀嗣宗。

林下脱巾仍露脚,青云白石肯相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敬身天不宽曾子,
白眼人当杀嗣宗。
林下脱巾仍露脚,
青云白石肯相容。

白话文翻译:

在世俗中保持恭敬,天地并不宽容于曾子;
面对冷眼旁观的人,后代子孙就会被杀戮。
在林间脱下帽子,依然露出脚踝;
青云与白石,真的能彼此相容吗?

注释:

  • 敬身:恭敬自己的身心,指一种道德修养。
  • 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以道德高尚著称。
  • 白眼人:指冷漠或不屑一顾的人。
  • 杀嗣宗:指对后代的残酷对待,可能暗指对有德者的不公。
  • 林下脱巾:在林中卸下一切束缚,象征自由。
  • 青云白石:青云指高远的理想,白石指平凡的现实,象征不同的追求与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而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乙巳年,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有关,诗人通过对曾子的引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冷漠态度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曾子言行的回顾,揭示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道德修养与生存处境之间的矛盾。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曾子作为道德楷模,面对冷眼旁观者的无情,显得无比渺小和无奈,表现出一种对个人信仰的坚持与无力感。诗的后两句,则通过林下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现实的思考,青云与白石的对比,寓意着理想与现实的分离,最终突显出一种孤独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则透出一丝沉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渴求。通过对身处困境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思考道德与生存的关系,体现出深邃的社会批判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敬身天不宽曾子:强调了对自身道德的恭敬,但也指出社会对真正道德的苛刻。
  2. 白眼人当杀嗣宗:表明在不理解的环境中,真正的道德价值常常被忽视甚至摧毁。
  3. 林下脱巾仍露脚:在自然中,诗人卸下束缚,追求自由,但又暴露了内心的脆弱。
  4. 青云白石肯相容:提问理想与现实是否能够共存,表现出对理想境遇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曾子的道德与白眼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青云与白石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冷漠的批判,传达了一种孤独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曾子:道德的象征。
  • 白眼人:社会冷漠。
  • 林下:自然与自由。
  • 青云白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曾子”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曾参
    • C. 墨子
    • D. 荀子
  2. “白眼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有知识的人
    • B. 冷漠的人
    • C. 善良的人
    • D. 朋友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C. 友谊
    • D.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归园田居》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逃避,与《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在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上有共鸣,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后者则强调社会的冷漠与个体的孤独。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陈普研究文章

以上内容为《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