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藏
陈普 〔宋代〕
四时昼夜有成姿,用舍行藏亦易知。
祭器无周应独抱,儒冠有越莫空资。
乱由径窦人皆笑,不出门庭鬼亦疑。
千古常经川上水,莫将闲气动诗脾。
白话文翻译
四季的变换和昼夜的交替都有其独特的样子,而对于人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的取舍也很容易理解。祭祀的器具没有固定的周围环境,却必须独自承担责任;而儒生的衣冠虽有其外在的装饰,却不能空有其表而无实际的价值。人们的混乱往往源于小小的洞口,众人皆对此感到可笑;如果不出门庭,连鬼也会对此感到疑惑。千古以来的河水流淌不息,不要因为心中闲散的情绪而影响到自己的诗歌创作。
注释
- 成姿:指事物特有的状态或形态。
- 用舍行藏:意为对事物的取舍、行为和处事方式。
- 祭器:祭祀所用的器具。
- 儒冠:儒生的帽子,象征着文人的身份。
- 径窦:小洞口,这里比喻小的事情或细节。
- 鬼亦疑:形容即便是鬼神也会对不出门的人感到疑惑。
- 闲气:无所事事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希夷,号禾山,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绍兴,卒年不详。陈普为人清高,隐居于山林,性情淡泊,喜好自然,常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生活和自然,风格质朴,追求真诚的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阶段。诗人在此背景下,思考人生、处世的真谛,表达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诗歌创作的警醒。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交替引入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诗的开头简洁有力,揭示了自然的规律与人事的理性,表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祭器和儒冠的比喻,表达了对名义与实质的反思。祭器虽无固定的外在环境,却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儒生的外在装饰若无内在的修养,便显得空洞无物。这一部分勾勒出社会中表面与内在的对立,强调了实质的重要性。
在随后的两句中,诗人借用“径窦”作为隐喻,指出混乱往往源于细小之处,反映出社会的讽刺意味。最后,诗人以千古流淌的川水为比喻,提醒自己不要因闲散的情绪而影响创作,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与执着。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透过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时昼夜有成姿:自然界的四季和昼夜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规律。
- 用舍行藏亦易知:人们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的取舍、行为和处世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
- 祭器无周应独抱:祭祀的器物虽没有固定的环境,却需要独自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 儒冠有越莫空资:儒生的冠帽有其外在的装饰,但若无内在的价值则显得空洞无物。
- 乱由径窦人皆笑:社会的混乱往往源自细小的问题,大家对此普遍感到可笑。
- 不出门庭鬼亦疑:即便不出门庭,连鬼神都会对此感到困惑。
- 千古常经川上水:自古以来,河水流淌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莫将闲气动诗脾:不要因为无所事事的情绪而影响到自己的诗歌灵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祭器与儒冠的对比,强调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差异。
- 比喻:用“径窦”比喻生活中的小问题,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象征:川上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强调实质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生活中应注重内在修养,而非追求表面的形式。同时,诗人表达了对闲散情绪的警惕,呼吁保持对创作的热爱与专注。
意象分析
- 四时昼夜:象征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循环。
- 祭器:象征责任与传统文化的承载。
- 儒冠:象征知识分子的身份与责任。
- 川上水: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祭器”象征什么?
A. 外在形式
B. 内在责任
C. 社会混乱 -
“千古常经川上水”这句的意思是?
A. 河水从未停止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困惑 -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希望读者注意什么?
A. 社会问题
B. 保持创作的热情
C. 外在的装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王维《鹿柴》: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陈普《行藏》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首诗都描绘了对生活的思考,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历史与乡愁,而陈普则关注内心的修养与创作的灵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