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九日有感》

时间: 2025-04-29 01:20:01

修茂堂中九日杯,今年无复寿兄来。

把萸空感同看会,插菊难教一笑开。

不使犬鸡当厄去,却闻鸿雁送声哀。

浮生忽忽何须感,荒草牛山戏马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茂堂中九日杯,今年无复寿兄来。
把萸空感同看会,插菊难教一笑开。
不使犬鸡当厄去,却闻鸿雁送声哀。
浮生忽忽何须感,荒草牛山戏马台。

白话文翻译:

在修茂堂里庆祝重阳节的酒杯,今年却没有寿兄的身影。
手捧着菊花,空自感慨,插菊却难以让人欢笑。
不让狗和鸡遭遇厄运,却听到鸿雁哀鸣的声音。
浮生匆匆,何必感伤,荒草中的牛山与戏马台。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茂堂:一个地方名,可能指诗人家中的厅堂。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寿兄:寿诞的兄长,指庆祝重阳节时的祝寿活动。
  • 把萸:意指手中拿着菊花,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
  • 鸿雁:指鸿雁,常用作传递消息的象征。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代重阳节是登高避灾、祝寿的日子,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 插菊:在重阳节插菊花以庆祝和祈求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在这一传统节日中感慨身边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诗中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壬午九日有感》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中,面对空荡荡的庆祝场合,感慨万千。全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开篇提到的“今年无复寿兄来”,暗示了亲友的缺失,增添了节日的凄凉感。

“把萸空感同看会,插菊难教一笑开”表现了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失落之间的巨大反差,尽管手中有菊,心中却无欢笑,传递出深刻的孤独感。后半部分“不使犬鸡当厄去,却闻鸿雁送声哀”更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最后一句“浮生忽忽何须感”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似乎在告诉人们,生命的浮沉不必过于忧伤。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及对亲友缺失的怀念,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修茂堂中九日杯:在修茂堂中庆祝重阳节。
  2. 今年无复寿兄来:今年却没有寿兄的身影,感到失落。
  3. 把萸空感同看会:手握菊花,心中感慨,难以共享欢乐。
  4. 插菊难教一笑开:即使插上菊花,也无法引发欢笑。
  5. 不使犬鸡当厄去:不让狗和鸡遭遇厄运。
  6. 却闻鸿雁送声哀:却听到鸿雁在哀鸣,增添了悲伤的气氛。
  7. 浮生忽忽何须感:人生匆匆,何必过于感伤?
  8. 荒草牛山戏马台:荒草中牛山与戏马台,象征着生活的悠然与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菊花象征长寿,鸿雁象征哀伤,传达出节日的悲凉。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缺失的惋惜,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茂堂:象征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 菊花:象征长寿与庆祝。
  • 鸿雁:传递孤独与哀伤的情感。
  • 荒草牛山:象征生活的无常与自然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人对“寿兄”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高兴
    • B. 惆怅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哀伤
    • C.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在重阳节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两者皆以自然为背景,反映出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哲学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