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邑宰徐何慊出示所作五首》
时间: 2025-01-27 04:0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笠战西风马喷沙,帆樯迎浪舞神鸦。
调舟欲助江流柿,入海非求枣似瓜。
归客迂寻桑社景,吟鞭香带木犀花。
行边好语应听得,秋月春风六万家。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的吹打下,斗笠下的马儿喷起沙尘,帆樯迎着波浪,犹如神鸦在舞蹈。调船的目的在于帮助江流的柿子,入海并不求得像枣一样的果实。归来的旅客迂回寻找桑树社的景象,吟咏的鞭子带着木犀的香气。路边的美好话语应该听到,秋月和春风照耀着六万家。
注释:
- 笠:斗笠,一种遮阳的帽子。
- 战西风:在西风中作战,形容环境艰苦。
- 马喷沙:马在奔跑中扬起沙尘。
- 帆樯:船的帆和桅杆。
- 神鸦:形容鸟儿舞动的姿态。
- 调舟:调整船只的方向。
- 江流柿:比喻江流中的事物。
- 入海非求枣似瓜:进入大海并不求得像枣一样的果实,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归客:归来的旅人。
- 桑社:桑树社,指乡村的社群。
- 吟鞭:用鞭子轻轻击打,吟唱。
- 木犀花:一种香气芬芳的花。
- 秋月春风: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精致的诗风和清新的意象而受到后人的喜爱。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人情的温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西风中,马儿奔跑,扬起沙尘,帆樯迎着波浪,仿佛神鸦在空中翩翩起舞。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隐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接下来的“调舟欲助江流柿,入海非求枣似瓜”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强调了旅途的意义在于经历与探索,而非结果。归来的旅客在寻找桑树社的景象,带着木犀花的香气,体现出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秋月春风六万家”则以宽广的视野结束全诗,传达了人们在自然中共同生活的和谐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笠战西风马喷沙:在西风中,马儿快速奔跑,扬起沙尘,展现出动感。
- 帆樯迎浪舞神鸦:船帆迎着波浪,形象地比喻成神鸦翩翩起舞,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调舟欲助江流柿:调整船只的方向,意在帮助江流,暗示诗人的探索精神。
- 入海非求枣似瓜:入海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获得果实,表达追求理想的哲学。
- 归客迂寻桑社景:归来的旅人漫步寻找桑树社的景象,体现乡愁。
- 吟鞭香带木犀花:吟唱时,鞭子荡漾着木犀花的香气,象征着美好与诗意的生活。
- 行边好语应听得:路边的美好话语值得倾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秋月春风六万家:秋月和春风笼罩着六万家,寓意着和谐与繁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帆比作神鸦,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舞神鸦”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眷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西风、沙、浪、秋月、春风,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活力。
- 人文意象:归客、桑社、木犀花,表达了对故乡和人情的思念与珍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笠”是什么?
A. 帽子
B. 帆
C. 船 -
“入海非求枣似瓜”中的“枣”代表了什么?
A. 理想
B. 目标
C. 结果 -
诗中提到的“木犀花”的作用是什么?
A. 装饰
B. 传递香气
C. 保护
-
-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次韵邑宰徐何慊出示所作五首》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后者则更多体现豪放与洒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