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吴竹修雪诗二首》
时间: 2025-02-04 17:1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将洁白洗纷华,
谁识人闲有叹嗟。
驴子已无诗客路,
羔儿偏属武流家。
惊心玉树伤遗曲,
回首琼林忆赐花。
毕竟纷纷总是幻,
抱琴无语剡溪涯。
白话文翻译
天将要用洁白的雪来洗净纷繁的华丽,
谁能理解那闲暇时的叹息呢?
驴子已无诗客可寻,
羔儿却偏偏属于武人的家。
心惊的玉树让人感伤遗留的曲子,
回首琼林,想起了当年的赐花。
毕竟,纷乱的事物终究是幻影,
抱着琴在剡溪的岸边无语而立。
注释
- 洁白:形容雪的颜色,象征纯洁。
- 纷华:指繁华的事物,通常隐喻虚华。
- 叹嗟:叹息,表示感慨。
- 驴子:这里指代那些无诗情画意的人。
- 羔儿:象征柔弱或无助的生物,或指年轻人。
- 武流家:指武将或武士的家庭,暗示与文人相对。
- 玉树:常指美好的事物或人,亦可引申为忧伤的情感。
- 琼林:象征美丽的环境或佳境。
- 幻:虚幻,不真实的存在。
- 剡溪:指的是剡溪,风景优美的地方,常被文人所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观察。陈著的诗歌大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赓吴竹修雪诗二首》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心态转变之际。诗中表达了对于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感伤,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人境遇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的洁白与纷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的“天将洁白洗纷华”不仅描绘了雪的美丽,更暗含对虚华世界的批判。在这个纷扰的社会中,诗人感到孤独,他的诗心仿佛与这个世界逐渐疏离,形成了“叹嗟”的情感。
“驴子已无诗客路,羔儿偏属武流家”二句,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对文人身份的思考。驴子象征平庸,而羔儿则暗指那些被武家所收养的年轻人,似乎暗示着文人地位的日渐没落和对武人的依附。
后面的几句则通过美好的意象,寓意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惊心玉树伤遗曲,回首琼林忆赐花”,诗人用美丽的回忆来映衬现实的残酷,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诗人对纷纷世事的感悟达到高潮,“毕竟纷纷总是幻,抱琴无语剡溪涯”,表现出对现实的超然与对艺术的执着。诗中隐含的孤独与哲思,使得整首诗具有较强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将洁白洗纷华:雪将洁白覆盖世间的繁华,意味着一种洗涤与重生。
- 谁识人闲有叹嗟:在这闲暇之中,谁又能理解内心的叹息呢?
- 驴子已无诗客路:平庸的人已无文人可寻,暗示文人的孤独。
- 羔儿偏属武流家:年轻的羔儿却依附于武人的家庭,显示出社会的变化。
- 惊心玉树伤遗曲:美好的事物让人感伤,留下的曲子似乎成了遗憾。
- 回首琼林忆赐花:回忆起曾经美好的时光与优雅的环境。
- 毕竟纷纷总是幻:终究纷乱的事物不过是幻影。
- 抱琴无语剡溪涯:抱琴无语,静立于剡溪的岸边,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洁白洗纷华”比喻雪的纯洁与世事的繁华。
- 拟人:将“叹嗟”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如“驴子已无诗客路,羔儿偏属武流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孤独和虚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洁白的雪:象征纯洁与洗净。
- 纷华:象征社会的繁华与浮华。
- 驴子与羔儿:象征平庸与依附。
- 玉树与琼林:象征美好与回忆。
- 剡溪:象征宁静与超然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将洁白洗纷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世事的批判
c) 对个人的怀念 -
“驴子已无诗客路”中的“驴子”象征什么?
a) 文人
b) 平庸的人
c) 武将 -
诗的最后一句“抱琴无语剡溪涯”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恐惧与焦虑
答案
- b) 对世事的批判
- b) 平庸的人
- a) 孤独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著的《赓吴竹修雪诗二首》更侧重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个体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个人的洒脱。两者在意象构建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