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晚
作者: 王冕
日晚风云起,城空草木悲。
蛟龙能自圣,骐骥不容迟。
汉妇通番语,羌儿厌杜诗。
老夫潇洒处,定是少人知。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风云变幻,城里显得空荡荡的,草木也显得悲伤。蛟龙能够自成圣道,骐骥却不能再迟缓。汉族妇女能够说外族的语言,羌族的孩子却厌恶杜甫的诗歌。老夫我潇洒自得的地方,想必是很少有人知道的。
注释:
- 蛟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着有才能的人。
- 骐骥:良马,象征着优秀的人才。
- 汉妇:指汉族的女性。
- 番语:外族语言,指与汉族不同的语言。
- 羌儿:羌族的孩子。
- 杜诗:指杜甫的诗,代表了文人雅士的诗歌。
- 潇洒:指洒脱自如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元代诗人、画家,生于元代的浙江,因其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而受到后人敬重。王冕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末年,社会动荡,王冕身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诗中流露出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王冕的《日晚》通过描绘晚风起云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这个时刻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日晚风云起,城空草木悲”,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接着“蛟龙能自圣,骐骥不容迟”,王冕借用蛟龙与骐骥象征有才能的人与优秀的良马,表达出对待才能和机遇的态度,反映出他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后两句中提到“汉妇通番语,羌儿厌杜诗”,展现了时代的文化冲突与变迁,汉族女性能够说外族语言,而羌族的孩子却不屑于欣赏传统的杜甫诗,这种现象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使人感到惋惜与无奈。最后一句“老夫潇洒处,定是少人知”,虽然表面上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得,实际上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时代对自我的无情忽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晚风云起”:傍晚时分,风云变幻,暗喻社会的动荡。
- “城空草木悲”:城市显得空荡,草木也显得悲伤,传达孤独感。
- “蛟龙能自圣”:有才能的人能够自成一派。
- “骐骥不容迟”:优秀的人才不能再拖延,暗示对时局的紧迫感。
- “汉妇通番语”:反映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 “羌儿厌杜诗”:表示文化认同的变化与对传统文化的冷漠。
- “老夫潇洒处”: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定是少人知”:揭示内心的孤独与被忽视的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蛟龙”与“骐骥”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草木悲,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孤独感,表达了对有才华人才被忽视的无奈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风云:象征变幻莫测的社会局势。
- 草木:代表自然与人的情感共鸣。
- 蛟龙与骐骥:象征有才能的人与优秀的志向。
- 汉妇与羌儿:体现文化交融与时代变迁的社会现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蛟龙能自圣”中的“蛟龙”象征什么?
- A. 有才能的人
- B. 自然现象
- C. 传统文化
-
诗中提到的“汉妇通番语”反映了什么?
- A. 文化的融合
- B. 个人的孤独
- C. 自然的变化
-
“老夫潇洒处,定是少人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得其乐
- B. 社会的无情
-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冕的《日晚》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表现孤独与对时代的思考,后者则强调豪放与人生的及时行乐,反映出不同的时代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王冕及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