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记梦中所感》
时间: 2025-01-27 04:0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引归舟无翠蓬,转头三见柳花风。
伤心殆尽王摩诘,痛哭真成贾太中。
尚有鬼神知夜问,谁知兄弟坐天穷。
此时此意无人会,放读离骚太乙东。
白话文翻译:
风引着归来的小舟,没有翠绿色的蓬盖。
转身间三次看到柳花随风飘动。
伤心几乎到了尽头,仿佛王摩诘也为之悲伤,
痛哭之声竟然像贾太公那样悲痛。
还有鬼神知道我在夜里询问,
却有谁知道我的兄弟在天的尽头。
此时此刻的心情无人理解,
我只能对着《离骚》沉浸在太乙山的东边。
注释:
- 翠蓬:指小舟上的帆,翠绿色的帆。
- 王摩诘:王维的字,常与忧伤的情感相关联。
- 贾太中:贾谊的字,曾因遭贬而痛哭,象征着深切的悲伤。
- 鬼神:指神灵,常被认为能知晓人间的事。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心情。
- 太乙东:指太乙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某次梦境中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亲情疏离的深刻思索,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情感和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诗的韵律格局,情感上则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诗人在梦中感受到的情感,与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开篇以“风引归舟无翠蓬”引入,暗示着归来的无助与失落,舟无蓬盖,象征着缺乏保护和依靠。接下来的“转头三见柳花风”,则通过柳花的飘动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他们的身上,显示出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尚有鬼神知夜问,谁知兄弟坐天穷”一联,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呼喊,虽然鬼神能知晓夜晚的忧愁,但人世间却无人能够理解他对兄弟的思念与关心。这一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比的手法,加强了孤独和无助的感受。
最后一句“放读离骚太乙东”,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屈原的作品的向往,同时也暗示着一种超脱与逃避。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亲情与孤独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引归舟无翠蓬”:描绘了归舟的孤独,无帆的舟象征着无依无靠。
- “转头三见柳花风”:转身看到柳花飞舞,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内心的惆怅。
- “伤心殆尽王摩诘”:提到王维,暗示着深深的悲伤。
- “痛哭真成贾太中”:以贾谊的痛哭对比自己的悲痛,表达情感共鸣。
- “尚有鬼神知夜问”:暗示着内心的迷茫和孤独,尽管有神灵知晓,却无人理解。
- “谁知兄弟坐天穷”:对兄弟的思念,表达了亲情的疏离。
- “此时此意无人会”:强调心情的孤独与无法诉说的感受。
- “放读离骚太乙东”:通过读屈原的《离骚》寻求心灵的寄托和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悲剧相联系,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的句式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鬼神”来表达内心的呼唤和无奈。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情疏离、孤独无助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舟:象征着归属感和无助。
- 柳花:代表着柔美与惆怅。
- 王摩诘与贾太中:历史人物象征着深切的悲伤与无奈。
- 鬼神:象征着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与渴望。
- 离骚:象征着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摩诘”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王维
- C. 白居易
- D. 李白
-
诗中提到“鬼神”,在这里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明亮
- C. 孤独
- D. 知晓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 A. 风引归舟无翠蓬
- B. 此时此意无人会
- C. 转头三见柳花风
- D. 痛哭真成贾太中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屈原的《离骚》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与王维的诗歌,二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而陈著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离骚与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