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行 蜀冈眺望怀古,和阮亭韵》
时间: 2025-01-26 01:42:38意思解释
望远行 蜀冈眺望怀古,和阮亭韵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原文展示:
今年才过清明节,又见春风催暮。
酒旗篱落,画舫笙歌,都傍销魂堤树。
金刹斜阳,透得红霞一抹,望中绿莎如许。
送韶华岁岁,江山烟雨。相语。
屈指兴亡多少,只柳影莺声无数。
殿前三千,桥头十五,断却隋皇归处。
惟有醉翁几阕,髯公三过,妆点平山词赋。
看骑鹤人来,吹箫人去。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清明节刚过,春风又催促着暮色降临。
酒旗在篱笆上摇曳,画舫上的笙歌声不断,
都映衬在那令人销魂的堤岸树影之旁。
金色的佛殿在斜阳下,透出一抹红霞,
望去绿草如茵,令人心旷神怡。
年年岁岁送走美好时光,江山在烟雨中变幻无常。
我与友人相互谈论,数着历史上的兴亡变迁,
唯有柳影和黄莺的歌声无数无尽。
殿前的三千人,桥头的十五人,
都已经断绝了隋朝皇帝的归处。
只有醉翁吟唱的几首曲子,
髯公三次游览的情景,
装点着这平坦的山水和诗赋。
看那骑鹤的人来了,吹箫的人又去了。
注释:
- 清明节: 中国传统节日,祭祖扫墓的日子。
- 酒旗篱落: 描绘酒家门口的情景,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金刹: 指佛教寺庙,通常是金色的佛殿。
- 柳影莺声: 柳树的影子和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和生命的活力。
- 屈指兴亡: 以手指计算,形容历史的长河中兴亡的瞬息万变。
- 醉翁: 指陶渊明,古代著名的隐士与诗人,以饮酒和田园生活著称。
- 髯公: 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因其喜欢游历和饮酒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怀古抒情见长,风格雍容典雅。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清代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古代兴亡的思考,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历史的关注及其对现实的省思。
诗歌鉴赏:
这首《望远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将春天的美好与历史的沉重交织在一起。开篇提到清明节,唤起了对逝去时光的思索,春风的到来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酒旗与笙歌的描写,营造出热闹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历史的沉重感逐渐显现,“屈指兴亡多少”,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诗中提到的醉翁与髯公,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怀古的情怀。整首诗在优雅的意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提到清明节,设置了时间背景,暗示春天的美好与逝去的时光。
- 接着描绘酒旗和笙歌,表现出人们的欢愉与热闹。
- “金刹斜阳”展现了自然美,带有一丝宁静的氛围。
- “送韶华岁岁”感叹岁月流逝,历史的兴亡在诗人心中交错回荡。
- “柳影莺声”则是对春天的歌颂,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最后几句提到的醉翁和髯公,强调了游历与饮酒的乐趣,形成与历史兴亡的对比。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酒旗篱落,画舫笙歌”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隐喻与象征,如“骑鹤人”象征超脱与悠然自得。
-
主题思想:
- 该诗通过对历史的感叹与现实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既沉重又轻松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春风: 代表生命与希望的开始。
- 酒旗: 象征欢乐与生活的享受。
- 金刹: 代表信仰与历史的厚重。
- 柳影莺声: 体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醉翁”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的开头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屈指兴亡多少”这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数历史上的名胜古迹
- B) 数历史上的兴亡变迁
- C) 数朋友的聚会次数
- D) 数诗人的游历次数
答案:
- B) 陶渊明
- B) 清明节
- B) 数历史上的兴亡变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邹祗谟的《望远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但前者更加注重对历史的感慨,后者则更注重对友谊和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