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行》
时间: 2025-01-26 02:56: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远行
作者: 侯善渊 〔元代〕
太玄妙诀。悟来不须言说。
心地豁然开觉。清凉内通彻。
透五蕴山头,现出霜天皓月。
照千古分明,无圆缺。
赤子琳宫歇。敏把丹枝折。
玩长春景界,洞鉴离生灭。
向无阴树下,独坐逍遥静绝。
听无弦曲调,于中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理的深刻领悟,心灵的开阔和宁静。无需言语,也能感受到宇宙的奥妙。内心清凉通达,能够穿透世间的纷扰,看到皎洁的月亮照耀千古,毫无缺失。诗人像个赤子,心境悠然自得,随手折下丹枝,欣赏长春的美景,体悟生与死的真谛。在无阴的树下,独自坐着,享受那种超然的宁静,听着无弦乐曲,在其中体会不同的感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玄: 指极为深奥的道理。
- 妙诀: 精妙的法则或道理。
- 心地: 心灵的境界。
- 豁然开觉: 突然领悟,心灵开阔。
- 五蕴: 佛教中指构成生命的五种元素。
- 赤子: 天真无邪的孩子,象征纯真。
- 丹枝: 指红色的树枝,象征美好。
- 长春: 代表长久的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无阴树: 指没有阴影的树,象征清静无扰的环境。
典故解析:
- 霜天皓月: 代表清冷而明亮的自然景象,常用来象征纯洁与高远的理想。
- 无弦曲调: 引用道教或禅宗思想,强调无声的音乐和内心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侯善渊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道教哲学的影响,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探索,寻求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烦扰。
诗歌鉴赏
这首《望远行》从形式上看,短小精炼,却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情感。诗人通过对心灵的探索,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真理的感悟。开篇的“太玄妙诀”,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深邃的思考世界,仿佛在说,真正的智慧无需言语,只需心灵的感悟。接下来,诗人描绘出一种内心豁达、清凉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能够透过世俗的纷扰,看到大自然的美景及其永恒的真理。
诗中“透五蕴山头,现出霜天皓月”一句,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深刻感悟,诗人仿佛在说,只有当我们超越了五蕴的束缚,才能看到那皎洁的月光,象征着真理的光辉。最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无阴树下”的宁静状态,独坐享受那种无拘无束的逍遥,这既是对外部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回归与自省。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和谐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玄妙诀: 深奥的道理,表明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探求。
- 悟来不须言说: 领悟到的道理无需言语来表达,体现了内心的觉悟。
- 心地豁然开觉: 心灵豁然开朗,达到了一种清晰的境界。
- 清凉内通彻: 内心清凉,通达一切,象征内心的宁静。
- 透五蕴山头: 穿透生命的五种元素,体现了对生死的理解。
- 现出霜天皓月: 在清冷的天空中,显现出皎洁的月亮,象征真理的光芒。
- 照千古分明,无圆缺: 照耀历史的明亮,永恒不变。
- 赤子琳宫歇: 表达一种纯真的心境,象征无邪。
- 敏把丹枝折: 随手折下美好的事物,象征享受生活的美好。
- 玩长春景界: 欣赏长久的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洞鉴离生灭: 观察生死的真相,达到一种超然的理解。
- 向无阴树下: 在无影的树下,象征内心的宁静。
- 独坐逍遥静绝: 独自坐着,享受无拘无束的宁静。
- 听无弦曲调: 聆听无声的音乐,强调内心的和谐感。
- 于中别: 在其中体会到不同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 “霜天皓月”比喻清澈的心境。
- 对仗: 如“离生灭”和“洞鉴”,形成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 象征: “赤子”、“丹枝”等象征纯真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探索生命的真谛,强调无声的内心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天皓月: 象征清澈与明亮,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 赤子: 代表纯真与无邪,强调心灵的真实。
- 丹枝: 象征美好事物,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无阴树: 代表宁静的环境,象征内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太玄妙诀”指的是什么?
A. 深奥的道理
B. 生活的烦恼
C. 美好的事物 -
诗人坐在“无阴树下”,表达了什么心境?
A. 忧虑
B. 宁静
C. 忙碌 -
“透五蕴山头”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追求物质
B. 超越生死
C. 享受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望远行》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
- 《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是对《望远行》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