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行 别王仪曹阮亭》

时间: 2025-04-28 04:00:06

马度青门杨柳垂。

此去倍堪思。

旗亭炙酒唤红儿。

教唱衍波词。

鹦武客。

旧裁诗。

竹西歌吹休迟。

东方割肉细君知。

芙蓉远黛照春瓷。

回首红桥渡,沥酒对君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度青门杨柳垂。此去倍堪思。旗亭炙酒唤红儿。教唱衍波词。鹦武客。旧裁诗。竹西歌吹休迟。东方割肉细君知。芙蓉远黛照春瓷。回首红桥渡,沥酒对君时。

白话文翻译:

在青门外,马匹经过杨柳低垂的路旁,此行让我更加思念。旗亭里炙酒声声唤来红儿,教她唱起悠扬的波词。鹦鹉客,曾经的诗篇依然在耳边回响。竹西的歌声吹奏得不再迟缓。东方的细雨如同割肉般细腻,君知我心情的变化。远处的芙蓉与黛色山峦,映照着春天的瓷器。回首红桥渡口,轻轻沥酒,与君共饮的时光。

注释:

  • 青门:指青门外的景象,青色的门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 杨柳垂:柳树低垂,象征着离愁别绪。
  • 旗亭:亭子,标志着旅途的停留。
  • 红儿:可能指代红颜知己或年轻女子。
  • 衍波词:词曲,指的是传统的歌曲。
  • 鹦武客:可能指代古代文人,或特指某位知名的诗人。
  • 竹西:指的是竹林的西边,特定的地点。
  • 割肉:比喻痛苦的思念。
  • 芙蓉:荷花,常常象征美丽与纯洁。
  • 春瓷:春天的美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澎,清代诗人,生活在清代中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望远行 别王仪曹阮亭》一诗,写于旅途之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正是离别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心中的离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慨与思念。开篇以“马度青门杨柳垂”引入,既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又暗含离别时的惆怅。杨柳的垂落如同离愁,渗透在诗人的每一个字句中。接着,诗人借助“旗亭炙酒”的场景,展现了与友人欢饮的欢乐时光,然而这一切都在离别的阴影下显得更加沉重。

“鹦武客”和“旧裁诗”的提及,似乎在回忆往昔的欢聚,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愈发明显。而“竹西歌吹休迟”,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递出对美好回忆的留恋。最后,诗人以“回首红桥渡”收尾,回首之间,酒意与思念交织,让人感受到深深的乡愁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写,以情动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更是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度青门杨柳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马匹经过时,杨柳低垂,传递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 此去倍堪思:表达了离开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加重。
  • 旗亭炙酒唤红儿:描绘了欢聚的场景,酒香四溢,唤来知己。
  • 教唱衍波词:回忆起轻松愉快的歌唱时光。
  • 鹦武客:提到昔日的文人,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旧裁诗:回忆曾经的诗篇,渗透着对文学的热爱。
  • 竹西歌吹休迟:表达了对音乐的留恋,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东方割肉细君知:以细腻的比喻,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痛苦。
  • 芙蓉远黛照春瓷:以美丽的意象描绘春天的景色,富有诗意。
  • 回首红桥渡,沥酒对君时:结尾以回首的动作,留下了深情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方割肉”,生动形象地表达思念之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物如杨柳、芙蓉等,承载了丰富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青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出发的地方。
  • 杨柳:离愁的象征,传递出柔情与哀伤。
  • 旗亭:停留的地方,承载着友谊与欢聚的记忆。
  • 鹦武客:代表着文人雅士,诗歌的传承。
  • 芙蓉:美丽与纯洁的象征,体现了春天的气息。
  • 红桥:离别与回首的地方,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离愁
    • C. 友情
    • D. 自然
  2. “回首红桥渡”中的“红桥”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离别的回忆
    • C. 酒的香气
    •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离愁
  2. B. 离别的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运用了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风格与丁澎的《望远行》有相似之处。
  •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盼,情感深邃,值得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关于丁澎生平的详细介绍。
  • 《古诗词鉴赏指南》:关于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