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铜坞后山石》

时间: 2025-01-22 17:47:51

山行兴未穷,复登白云峤。

石上识曾游,墨花破孤峭。

邻僧尚未见,知有幽人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铜坞后山石
作者: 徐贲 〔明代〕

山行兴未穷,复登白云峤。
石上识曾游,墨花破孤峭。
邻僧尚未见,知有幽人到。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的兴致还没有尽兴,我再次登上白云峭壁。站在石头上,我认得曾经游历的地方,墨色的花朵在孤独的山崖上绽放。邻近的僧人还未曾见到你,我知道一定有隐居的人到达这里。

注释

  • :兴致,情趣。
  • :再、又。
  • :高而陡的山。
  • 墨花:黑色的花,象征孤独。
  • :开放、盛开。
  • 幽人:隐士,指与世无争的人。
  • :来到、抵达。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白云峤”可以与古代文人隐士的生活方式相联系,描绘出一种寻求隐逸的理想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贲是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鼎盛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和隐逸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徐贲游历后山之际,抒发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象。诗人在山行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山行兴未穷”一句,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未尽的兴致也使得他的探索欲望显得更加强烈。再者,“复登白云峤”更是表达出一种对高峰的追求,象征着追寻理想与自由的精神。

“石上识曾游”一句,则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强调了他对自己曾经游历之地的深刻记忆。而“墨花破孤峭”则带有一种孤寂的美感,暗示出在这孤立的环境中,仍有生命的顽强存在。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了层次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最后的“知有幽人到”则引出了隐士的意象,诗人似乎在期待与志同道合者的相遇,渴望在这片宁静中找到共鸣,展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行兴未穷:表达了诗人虽然在山中行走,但兴致未尽,继续探索的愿望。
  • 复登白云峤:再次登上白云峭壁,强调了对高地的追求。
  • 石上识曾游:站在石头上,回忆曾经游历的地方,展现出强烈的情感联系。
  • 墨花破孤峭:描绘出在孤独的山崖上,墨色花朵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邻僧尚未见:暗示周围环境的静谧,邻近的僧人尚未到来,形成一种静谧的气氛。
  • 知有幽人到:暗指隐士的到来,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墨花”比作生命的顽强,暗含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对仗:整首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隐士被赋予了等待与到来的特征,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宁静中寻求心灵共鸣的心情,反映了明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与追求,代表着理想与自由。
  • :象征着坚韧与历久弥新的情感寄托。
  • 白云: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墨花:象征着孤独中的美与生命的坚韧。
  • 幽人:象征着隐士的理想与追求,代表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行兴未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愉悦的心情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活的失望
    D. 对朋友的思念

  2. “墨花破孤峭”中的“墨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坚韧
    B. 友谊的珍贵
    C. 爱情的美好
    D. 事业的成功

  3. 诗人期待谁的到来? A. 自己的朋友
    B. 邻近的僧人
    C. 隐居的幽人
    D. 自然的灵魂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惬意,与徐贲的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上更显悠然自得。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士的生活理想,但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和含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贲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词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