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台州》
时间: 2025-01-11 14:2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之台州 李郢 〔唐代〕
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白话文翻译
独自前往台岭闲游,不觉灵溪的道路遥远。 三井与潮水相通,海浪涌动,五峰环绕的寺庙中,花瓣如天降。 在寒冷的潭水中盥洗漱口,铜瓶洁净,野店中静坐禅修,锡杖斜倚。 到达时初次寻找石桥路,不要让云雨打湿了袈裟。
注释
- 台岭:指台州的山岭。
- 灵溪:指灵溪镇,位于台州。
- 三井:指台州的三井寺。
- 五峰:指五峰山,位于台州。
- 攒寺:聚集的寺庙。
- 天花:比喻花瓣如天降。
- 寒潭:寒冷的潭水。
- 盥漱:洗手漱口。
- 铜瓶:古代僧人常用的器皿。
- 安禅:静坐禅修。
- 锡杖:僧人使用的杖。
- 石桥路:指通往寺庙的路。
- 袈裟:僧人的法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郢送别一位僧人前往台州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僧人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僧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僧人为主题,通过描绘僧人前往台州的旅途景象,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独寻台岭闲游去”一句,表达了僧人独自前往台州修行的决心和超然态度。“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描绘了台州的自然风光和寺庙的庄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旅途中的修行生活,体现了僧人的清修和超脱。最后两句“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则是对僧人旅途平安的祝愿,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尊重和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寻台岭闲游去:独自前往台州的山岭闲游,表达了僧人独自修行的决心和超然态度。
- 岂觉灵溪道里赊:不觉灵溪的道路遥远,表达了僧人对旅途的轻松和超脱。
- 三井应潮通海浪:三井与潮水相通,海浪涌动,描绘了台州的自然风光。
- 五峰攒寺落天花:五峰环绕的寺庙中,花瓣如天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 寒潭盥漱铜瓶洁:在寒冷的潭水中盥洗漱口,铜瓶洁净,描绘了僧人的清修生活。
- 野店安禅锡杖斜:野店中静坐禅修,锡杖斜倚,体现了僧人的超脱和宁静。
- 到日初寻石桥路:到达时初次寻找石桥路,表达了僧人对旅途的期待。
- 莫教云雨湿袈裟:不要让云雨打湿了袈裟,表达了对僧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五峰攒寺落天花”中,“天花”比喻花瓣如天降,形象生动。
- 对仗:“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中,“寒潭”与“野店”,“盥漱”与“安禅”,“铜瓶洁”与“锡杖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尊重和祝福,通过描绘僧人旅途中的景象,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岭:象征僧人修行的目的地。
- 灵溪:象征僧人旅途的道路。
- 三井:象征台州的自然风光。
- 五峰:象征寺庙的庄严。
- 天花:象征花瓣如天降,营造神圣氛围。
- 寒潭:象征僧人的清修生活。
- 铜瓶:象征僧人的修行器具。
- 锡杖:象征僧人的修行工具。
- 石桥路:象征通往寺庙的路。
- 袈裟:象征僧人的法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三井应潮通海浪”中的“三井”指的是什么? A. 三口井 B. 三井寺 C. 三口井 D. 三口井
-
诗中“五峰攒寺落天花”中的“天花”比喻什么? A. 天上的花 B. 花瓣如天降 C. 天上的花 D. 天上的花
-
诗中“寒潭盥漱铜瓶洁”中的“寒潭”象征什么? A. 寒冷的潭水 B. 僧人的清修生活 C. 寒冷的潭水 D. 寒冷的潭水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
- 杜甫《送李副使赴蜀州》: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祝愿。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李郢《送僧之台州》:两者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李郢的诗更注重描绘旅途景象。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