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中弦 高启 〔明代〕 凉风袅袅月粼粼,竹色兰香秋水滨。 一夜猿声流泪尽,黄陵祠下泊舟人。
白话文翻译:
凉风轻轻吹拂,月光如水波般闪烁,竹林的绿色与兰花的香气在秋水边交织。 一夜之间,猿猴的哀鸣似乎让人泪流满面,黄陵祠下停泊着船只的人们。
注释:
字词注释:
- 袅袅:形容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 粼粼:形容水波闪烁的样子。
- 黄陵祠:指位于湖南岳阳的黄陵庙,祭祀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
典故解析:
- 黄陵祠:黄陵庙是纪念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的地方,传说她们因舜帝去世而投湘水自尽,成为湘水之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湘江边的夜景,通过凉风、月光、竹色、兰香等自然元素,以及猿声、黄陵祠等人文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湘江夜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古代传说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江夜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凉风、月光、竹色、兰香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凄美的氛围。猿声的哀鸣与黄陵祠的传说相结合,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湘江夜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古代传说的怀念。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凉风袅袅月粼粼”,通过“袅袅”和“粼粼”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凉风和月光的动态美。
- 第二句“竹色兰香秋水滨”,以“竹色”和“兰香”两个意象,展现了秋水边的自然美景。
- 第三句“一夜猿声流泪尽”,用“猿声”和“流泪”表达了夜晚的哀愁。
- 第四句“黄陵祠下泊舟人”,通过“黄陵祠”和“泊舟人”两个元素,引入了人文背景,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粼粼”比喻月光如水波般闪烁。
- 拟人:如“一夜猿声流泪尽”,将猿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湘江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古代传说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清新。
- 月光:代表着夜晚的神秘和美丽。
- 竹色: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清新。
- 兰香:代表着自然的芬芳和高雅。
- 猿声:象征着夜晚的哀愁和孤独。
- 黄陵祠:代表着历史和传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陵祠”是指什么地方? A. 湖南岳阳 B. 江苏苏州 C. 湖北武汉 D. 江西南昌
-
诗中的“一夜猿声流泪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
诗中的“月粼粼”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样描绘了岳阳楼和湘江的美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湘中弦》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湘江的美景,但高启的诗更加注重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