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自西山移寓江渚夜闻雨有作 高启 〔明代〕
客身移宿浦云东,孤馆残灯与旧同。 夜静空江无落叶,雨声惊不似山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作为客人的我,从西山搬到了江边的住所,夜晚听着雨声有所感触。独自住在旅馆里,只有残灯相伴,情景与往常一样。夜深人静时,江面上没有落叶的声音,雨声虽然惊动人心,却不像在山中那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身:指诗人自己,作为旅人或客人。
- 移宿:搬家,换住处。
- 浦云东:指江边的云东,可能是地名或泛指江边。
- 孤馆:孤寂的旅馆。
-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 夜静:夜晚非常安静。
- 空江:空旷的江面。
- 落叶:树叶落下。
- 惊:惊动,打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诗人自身的感受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此诗可能是在他旅居或迁徙时所作,表达了对新环境的感受和对旧地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在从西山搬到江边住所时,夜晚听到雨声所写。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旧地的留恋,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迁徙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首句“客身移宿浦云东”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旅人身份和迁徙的动作,而“孤馆残灯与旧同”则加深了孤独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雨声的描述,对比了江边与山中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旧地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身移宿浦云东”:诗人作为旅人,从西山搬到了江边的住所。
- “孤馆残灯与旧同”:独自住在旅馆里,只有残灯相伴,情景与往常一样。
- “夜静空江无落叶”:夜深人静时,江面上没有落叶的声音。
- “雨声惊不似山中”:雨声虽然惊动人心,却不像在山中那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江边与山中的雨声,突出了诗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旧地的怀念。
- 拟人:“雨声惊”赋予了雨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迁徙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通过对比新旧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旧地的留恋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馆:象征孤独和旅人的漂泊。
- 残灯:象征即将结束的时光和孤独的陪伴。
- 空江:象征空旷和寂静。
- 雨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和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 “孤馆残灯与旧同”中的“孤馆”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家 B. 旅馆 C. 山中的房子 D. 江边的房子
- 诗中提到的“雨声惊不似山中”是因为什么? A. 雨声更大 B. 雨声更小 C. 雨声不同 D. 雨声相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雨声,但情感和环境不同。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山中的自然景色,与诗中的山中意象相呼应。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始自西山移寓江渚夜闻雨有作》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对比,前者表达孤独和怀念,后者表达喜悦和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