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柳 山志》
时间: 2025-01-11 09:1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日山中,真结三间茅屋。
更周遭千章山槲。
客稀睡足。人幽影独。
映虚窗晚峰添绿。
抱膝无营,并绝周妻何肉。
有春畦芹香堪斀。
松声谡谡。溪声续续。
问从游白鸥苍鹿。
白话文翻译
何时我能在山中,真正搭建三间茅屋?
周围环绕着成千上万的山槲。
客人很少,我安然入睡,独自享受清幽的夜晚。
映入窗前的是晚霞下的青翠山峰。
抱膝而坐无所事事,忘却了周围的世俗纷扰。
春天的菜畦里散发着芹菜的香气。
松树的声音轻轻摇曳,溪水的声音潺潺流淌。
我问那在空中游玩的白鸥和苍鹿,它们的去处何在?
注释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子。
- 千章山槲:形容山上的槲树繁多,给人一种繁茂的感觉。
- 客稀:客人稀少,形容环境的宁静。
- 映虚窗:窗户透出外面的景色,反映出山的美丽。
- 无营:没有事物可做。
- 周妻:周围的妻子,指家庭琐事。
- 松声谡谡、溪声续续:形容松树的声响和溪水的流动声,营造出一种安静和谐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生于官宦家庭,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山中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风中柳 山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山中环境,茅屋的安静,以及周围的自然声响,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山居图。通过“何日山中,真结三间茅屋”开头,诗人直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渴求,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客稀睡足,人幽影独”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的孤独与沉思,客人稀少意味着世俗的喧嚣远离,诗人得以享受独处的时光。接着,诗人通过“映虚窗晚峰添绿”的描绘,展现了夕阳下的山景,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引发了对自然的感慨。
“抱膝无营,并绝周妻何肉”则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人通过这种自我解脱,强调了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而“松声谡谡,溪声续续”则通过声响的表现,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美妙与和谐,给人一种听觉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沉静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日山中,真结三间茅屋:询问何时能在山中安家,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更周遭千章山槲:形容周围茂密的槲树,渲染自然的丰盛。
- 客稀睡足,人幽影独:描绘夜晚的安静,突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独处的快乐。
- 映虚窗晚峰添绿:窗外的景色与晚霞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美丽的意境。
- 抱膝无营,并绝周妻何肉:表达对于世俗繁杂事物的抛弃,追求内心的宁静。
- 有春畦芹香堪斀:春天的菜香,唤起诗人对自然丰收的欣赏。
- 松声谡谡,溪声续续: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声音,增添诗的韵味。
- 问从游白鸥苍鹿: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提问,展现对自然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声响拟人化,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松声谡谡,溪声续续”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山槲:代表自然的丰盈与生命力。
- 白鸥与苍鹿:象征自由与纯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日山中,真结三间茅屋”的意思是?
- A. 期待在山中建房
- B. 已经在山中居住
- C. 不想住在山中
-
“客稀睡足”的意思是?
- A. 客人很多
- B. 客人很少,睡得很安稳
- C. 一直没有客人
-
诗中提到的“松声谡谡,溪声续续”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喧闹
- B. 自然的安静与和谐
- C. 人的喧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王士禄的《风中柳 山志》在隐逸生活的描绘上更加细腻,展现了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禅意的深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士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山水诗的艺术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