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柳 夏日泛舟湖上》

时间: 2025-01-11 09:09:42

十里荷香,水气渐消炎暑。

汎画桡、轻盈越女。

柳梢晴弄,愁共眉峰语。

听莲歌、藕花深处。

堤上郎心,似被湖光牵住。

更那堪、沙鸥几点,笛声远唱,遏夏云千缕。

待归来、凤箫重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里荷香,水气渐消炎暑。
汎画桡轻盈越女。
柳梢晴弄,愁共眉峰语。
听莲歌藕花深处。
堤上郎心,似被湖光牵住。
更那堪沙鸥几点,笛声远唱,遏夏云千缕。
待归来凤箫重谱。

白话文翻译:

十里之外的荷花香气扑鼻而来,水面上逐渐消散的湿气带走了夏日的炎热。轻盈的画舫在湖面上荡漾,仿佛是越女在划船。柳枝在晴空中轻轻摆动,愁苦的心情似乎与那眉头的皱纹对话。听那莲花深处传来的歌声,似乎在低吟浅唱。堤岸上的年轻人,似乎被湖光所吸引,心神不宁。更何况那沙鸥在湖面上点点飞翔,悠远的笛声传来,仿佛在抑制着夏云的缕缕飘散。期待归来时,能重谱那动人的凤箫之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泛舟,荡漾。
  • 画桡: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船桨。
  • 越女:传说中的美女,形象多为水乡女子。
  • 柳梢:柳树的枝尖。
  • 愁共眉峰语:愁苦的心情与眉头的皱纹对话。
  • 莲歌:指荷花的歌声。
  • 郎心:年轻男子的心意。
  • 沙鸥:指水鸟,常栖息于湖边。
  • 凤箫:一种古代的乐器,常用于悦耳的音乐。

典故解析:
“越女”源于古代的传说,代表着美丽的女子;“凤箫”则常见于古诗词中,象征着优雅的音乐和爱情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釚,清代诗人,以其优美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其诗常蕴含细腻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夏日,描绘了作者在湖上泛舟的悠闲情景,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细腻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风中柳 夏日泛舟湖上》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夏日湖畔的景象,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凉的感受和内心的愁绪。诗中“十里荷香”不仅描绘了湖边荷花的美丽,同时也象征着生活的芬芳与希望。而“水气渐消炎暑”则体现了夏日的清凉感,令人感到舒适。轻盈的“汎画桡”让人联想到湖上划船的轻快,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拂面,给人以愉悦的体验。

随着“柳梢晴弄,愁共眉峰语”,诗人将自然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愁苦的心情通过自然景象得以表达,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特别是“听莲歌藕花深处”,将听觉与视觉结合,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的湖边,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苦,令人深思。诗末“待归来凤箫重谱”,则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荷香:描绘了荷花的芬芳,营造出一种夏日的气息。
  • 水气渐消炎暑:通过水的蒸发,表现出夏天的炎热逐渐减退,给人以清凉感觉。
  • 汎画桡轻盈越女: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划船的轻松与优雅。
  • 柳梢晴弄:柳枝在阳光下轻轻摆动,展现出晴朗的天气与柔和的自然。
  • 愁共眉峰语:将内心的愁苦与外在的自然结合,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听莲歌藕花深处:通过听觉体验,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堤上郎心,似被湖光牵住:描绘年轻人迷恋自然美景的情景。
  • 更那堪沙鸥几点,笛声远唱:通过沙鸥与笛声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 遏夏云千缕:用云彩的缕缕形态象征生活的多样性与变化。
  • 待归来凤箫重谱: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光比作牵引心神的力量,表现情感的深邃。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加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湖畔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
  • 柳树:常常与柔情、思念相联系。
  • 湖水:代表着宁静与流动的时间。
  • 笛声: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中柳 夏日泛舟湖上》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十里荷香”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秋天的果实
    B. 夏天的荷花
    C. 冬天的雪景
    D. 春天的花朵

  3. 诗中提到的“凤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D. 一种船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徐釚的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徐釚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白居易则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两者虽同为描绘自然,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徐釚更显清新与期待,而白居易则多了一份沉重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