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费茂和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4:0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费茂和二首 其二
作者: 周紫芝
前贤零落谩知名,
后辈何由识老成。
谁遣斯民俱卧辙,
因知循吏本无声。
眼前公事何时了,
月下清樽且复倾。
想得新栽池上柳,
送君归棹亦多情。
白话文翻译:
前辈的贤人如同落叶般渐渐被人遗忘,
后辈又如何能识得他们的深厚成就呢?
是谁让百姓都沉睡在铁轨上,
原来那些循良的官员并没有发出声音。
眼前的公事何时才能结束,
在月下的清酒中我独自倾斟。
想起新栽的池边柳树,
送你归舟时也感慨万千。
注释:
- 零落:凋零、消失的意思。
- 谩知名:随意地知道名声。
- 斯民:这些百姓。
- 卧辙:卧在车辙上,形容难以自拔的困境。
- 循吏:善良的官吏。
- 清樽:清酒的酒杯。
- 归棹:归舟划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1096年-1165年),字德辉,号紫芝,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周紫芝以诗名著称,作品多为抒情咏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际,诗人通过对前辈贤士的追忆与对当下社会的感慨,表达了对政治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费茂为题,表面上是送别之词,实际上深入探讨了社会的根本问题。诗人通过对前贤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首联“前贤零落谩知名”,开篇即以感伤的语调指出,许多曾经的贤士如今已被世人遗忘,令人忧心。接着,诗人用“后辈何由识老成”反问,显示出对年轻一代缺乏识人之慧的失望。
中间两句则通过“谁遣斯民俱卧辙”来描绘社会的困境,暗指政治官员的无能与百姓的苦难。诗人在此处表现出对循吏无声的失望,似乎在指责那些有责任的人未能发声,任由社会不断沉沦。最后两句则带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在月下清酒中沉思,既是对个人生活的享受,也透露出对未来的迷惘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构成了对人生、历史与社会的多重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提到前贤的落寞,带有一种历史的悲哀。
- 随后反问后辈如何能认知老成,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 中间的“卧辙”比喻困境,体现出社会的无力感。
- 最后两句则通过月下饮酒的场景,表达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卧辙”比喻百姓的困境。
- 对仗:如“前贤零落”与“后辈何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循吏”以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忧虑,最终寄托在送别的情感之上,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池上柳: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新的开始。
- 清樽:象征清净与洒脱,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月下:象征孤寂与思考的氛围,渲染了送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前贤零落”的意思是: A. 前辈的智慧被传承
B. 前辈被世人遗忘
C. 前辈受到尊重
答案: B -
“循吏本无声”的隐含意义是: A. 循良的官吏在做事
B. 循良的官吏未能发声
C. 循良的官吏受到重视
答案: B -
诗中“月下清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周紫芝的《送费茂和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思索。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折射出对现实的关注与忧虑,但周紫芝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周紫芝诗文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费茂和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