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十里春风睡眼中,小桃飘尽馀新绿。
白话文翻译:
清明时节,雨水刚刚开始下,山上白花盛开,明亮得如同玉石。十里春风中我在半梦半醒,桃花已经飘落,只剩下些许的新绿。
注释:
-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4月4日或5日,寓意春暖花开,适合扫墓和踏青。
- 雨初足:指雨水刚开始下,带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 白花:指山上的白色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明似玉:形容花的洁白和明亮,像玉石一样。
- 十里春风:形容春风的温暖和舒适。
- 睡眼中:指半梦半醒的状态,表达一种恍惚和悠然的感觉。
- 小桃:指小桃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飘尽馀新绿:意指桃花已经凋零,只剩下嫩绿的叶子。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祭祖的日子,诗中提到的“清明”不仅是节气,也蕴含了对逝者的思念。白花象征着哀悼和清明的气氛,而春风则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喻良能,字子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逝去生命的缅怀。清明节的氛围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诗中的“清明时候雨初足”一开始便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清新的基调,伴随而来的“白花满山明似玉”则描绘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而“十里春风睡眼中”则巧妙地将人置于一个舒适的梦境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恬静。最后一句“小桃飘尽馀新绿”则是一种无奈的感伤,桃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只有新绿依然在,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整首诗在自然美景中交织着生命的感悟,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逝去之物的惋惜,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明时候雨初足”——描绘了清明节时的天气,刚开始下雨,带来清新的气息。
- “白花满山明似玉”——山上盛开的白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洁白如玉,令人陶醉。
- “十里春风睡眼中”——春风拂面,诗人处于一种恍惚状态,感受着春天的温暖。
- “小桃飘尽馀新绿”——桃花飘落,春天的生机依旧,只剩下嫩绿的叶子。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花“明似玉”,用玉来形容花的洁白,增添了诗意。
- 拟人:春风“睡眼中”,赋予春风以人的感觉,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的对比上十分工整,如“雨初足”与“春风”。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生机的向往,呈现了清明节的缅怀与春天的希望交织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白花:象征着清明节的祭奠与思念,洁白无瑕,带有悲凉之感。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给人以温暖与舒适的感觉。
- 小桃: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但其凋落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节通常是在几月几日?
- A. 3月6日
- B. 4月4日或5日
- C. 5月1日
- 诗中“白花满山明似玉”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花的数量
- C. 花的洁白与美丽
- “小桃飘尽馀新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感伤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战争与苦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而喻良能的《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美的感悟,二者在主题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