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夕得庐字》
时间: 2025-02-04 15:3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雪初消岁又除,炉灰徐拨定更馀。
亲闱此夜思游子,客路经冬阻尺书。
卷轴随身成故友,乾坤何处是吾庐?
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雪刚刚融化,岁末又将来临,
炉灰轻轻拨动,余下的烟火也渐渐熄灭。
在这个夜晚,思念远方的游子,
漫漫的客途在冬季中被阻隔,书信难寄。
卷轴诗书随身而行,已成旧友,
这个世界的何处才是我的家呢?
随着岁月的增加,越发珍惜光阴的流逝,
饮罢屠苏酒,心中不由得叹息惆怅。
注释
- 腊雪:腊月的雪。
- 岁又除:年末又要过去。
- 亲闱:家乡。
- 游子:指在外漂泊的人。
- 尺书:指书信,尺是书信的长度。
- 卷轴:古代书籍的形式,诗词书卷。
- 吾庐:我的家。
- 屠苏:一种传统的节日饮料,象征着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之鹏,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岁末年初之际,诗人身在他乡,思念家乡与亲人,表达了对游子的关怀及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陈夕得庐字》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诗人在腊雪初消之际,感受到一年的结束,心中倍感惆怅。诗的开头通过描绘腊月雪融、炉灰轻拨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岁末的宁静氛围,但这宁静中却潜藏着深深的思念。尤其是“亲闱此夜思游子”一句,直白而真挚,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随着岁月的增加,人在异乡的孤独愈加显现,卷轴随身似乎成了唯一的陪伴,仿佛在提醒着诗人自己在外漂泊的处境。
“乾坤何处是吾庐?”这一句不仅是对家乡的渴望,更是对身份与归属的思索。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诗人对于家的渴望显得格外沉重,反映了人在外漂泊的无奈和对家的深切思念。而最后的“饮罢屠苏转叹歔”,则是对新年的一种反思与感慨。屠苏酒象征着辞旧迎新,但在酒后的叹息中,诗人似乎意识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雪初消岁又除:描述腊月雪融化的景象,暗示年末将至。
- 炉灰徐拨定更馀:炉灰轻轻拨动,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环境。
- 亲闱此夜思游子:在这个夜晚,思念远方的游子,心中充满牵挂。
- 客路经冬阻尺书:漫长的客途在冬季中被阻隔,书信难以寄出。
- 卷轴随身成故友:随身携带的卷轴诗书成为唯一的朋友。
- 乾坤何处是吾庐?:对家的渴望与对归属的思考。
- 添年便惜年华减:随着岁月的增加,愈发珍惜光阴的流逝。
- 饮罢屠苏转叹歔:饮完屠苏酒,感慨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卷轴比作朋友,表达对书籍的依恋。
- 对仗:上下句平衡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诗人对时间、空间的感慨,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寒冷、孤独,暗示岁末的氛围。
- 炉灰:温暖的家,象征着家庭的温情。
- 游子:代表远方的亲人,承载着思乡情。
- 卷轴:知识与文化的象征,体现诗人内心的寄托。
- 屠苏:节日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时间流逝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腊雪初消”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冬季
- D. 秋季
-
“亲闱此夜思游子”中“游子”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亲人
- C. 诗人的同学
- D. 诗人的邻居
-
诗中提到的“屠苏”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饮料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侧重兄弟情深。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感伤,主题更偏向于离别与送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