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曲银屏画折枝。檐花欲笑向伊谁。楼上轻寒罗袂薄,最相思。频拂粉绵鸾镜暗,乍调筠管凤箫迟。绿鬓徘徊浑不是,少年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曲折的银屏上画着折枝的花朵,檐下的花儿仿佛在对着谁微笑。楼上的轻寒中,薄薄的罗衣飘荡,最是让我思念。频繁地拂动着粉色的绵绸,镜子里显得暗淡,偶尔传来的竹管声和凤箫声显得有些迟缓。那些绿鬓的身影徘徊不去,似乎不是当年的少年。
注释:
- 银屏:指装饰华丽的屏风,常用于隔断空间。
- 折枝:指折下的花枝,象征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 檐花:屋檐下的花,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 罗袂:指轻薄的罗衣,形容女子的衣着轻盈。
- 粉绵:形容柔软的绵物,可能是指轻柔的织物。
- 鸾镜: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镜子可能指美丽的容颜。
- 筠管:竹制的管乐器,象征悠扬的音乐。
- 凤箫: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常与爱情、思念相关联。
- 绿鬓:指年轻人的容貌,形容年轻的美好。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通过意象描绘了一种温柔的思念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往昔青春的怀念和对情感的追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谭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细腻,常描绘爱情和自然景色。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某个温暖的春日,作者感慨往昔,回忆青春时光与爱恋的情感。
诗歌鉴赏:
《山花子》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柔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的“曲曲银屏画折枝”便勾勒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场景,银屏上的花枝似乎在轻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接着,诗人通过“檐花欲笑向伊谁”,引发读者对那段情感的好奇,暗示着一种未尽的情思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随着诗句的推进,楼上的寒风和轻薄的罗衣,渗透出一丝凄凉与思念。频繁地拂动粉绵,镜子里的暗淡似乎映照出内心的惆怅,而筠管和凤箫的音乐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柔的忧伤。最后,绿鬓的身影,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不可复得,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的反思,令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人事变迁的无奈与遗憾。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曲曲银屏画折枝:描绘了屏风上精美的花枝图案,展现艺术的细腻。
- 檐花欲笑向伊谁:花儿仿佛在微笑,暗示着情感的依恋。
- 楼上轻寒罗袂薄:轻寒之中,薄袂摇曳,增添了一种柔美的氛围。
- 最相思:情感的高潮,诗人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
- 频拂粉绵鸾镜暗:频繁的动作与暗淡的镜子形成对比,反映内心的失落。
- 乍调筠管凤箫迟:音乐的悠扬与迟缓,象征着情感的绵长。
- 绿鬓徘徊浑不是:青春的影像逐渐模糊,令人感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儿的微笑比作爱情的甜美。
- 拟人:赋予花儿以情感,使其似乎在对话。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和意象上有着很好的对仗与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往昔爱情的思索,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银屏:象征着美丽与艺术,反映出生活的雅致。
- 檐花:代表自然之美,亦象征着爱情的甜美。
- 罗袂:轻盈的衣袂,象征着青春的无拘与自由。
- 筠管、凤箫:音乐的意象,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交流。
- 绿鬓:象征年轻的容颜与青春的美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装饰 c) 一种植物
-
“楼上轻寒罗袂薄”中的“罗袂”指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衣物 c) 一种食物
-
诗句“绿鬓徘徊浑不是”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怀念 c) 激昂
-
答案:
- b) 一种装饰
- b) 一种衣物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山花子》同样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怀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直接、情感更为激烈;而谭献的作品则含蓄细腻,注重意象的构建。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