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坠溷飘茵两任飞。非关燕掠与莺欺。萍根若解怜桃梗,共浣春江莫妒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象,诗人在河边看着水草随风飘荡,感叹这美丽的景色并不只是因为燕子和黄莺的飞舞。如果浮萍的根能够理解桃花的脆弱,那就请它们一起在春江中洗涤,不要嫉妒她的美丽。
注释
- 坠溷:指水草或浮萍,形容其漂浮的状态。
- 飘茵:飘浮的草垫,茵字有草席的意思。
- 非关:不是因为,不涉及。
- 掠:指快速飞过。
- 与:和,跟。
- 莺欺:指黄莺的飞舞。
- 萍根:指浮萍的根部。
- 怜:怜惜、怜悯。
- 桃梗:桃花的花梗,象征柔弱的美丽。
- 共浣:一起洗涤。
- 莫妒:不要嫉妒。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桃梗”与春天的桃花象征着爱情和美丽,从而暗示了对生命的珍惜与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于江南地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对美丽的江南春景产生了深切的感受,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季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与生命的脆弱。开头两句,作者用“坠溷”和“飘茵”描绘了浮萍在水面上随风飘动的景象,这种轻盈动感传达出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指出,春天的美并非只有燕子与黄莺的飞舞所能定义。作者通过“萍根”与“桃梗”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美丽。浮萍的根如果能够理解桃花的脆弱,便会心生怜惜。最后一句“共浣春江莫妒伊”更是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美好的向往与珍惜,呼吁自然间的和谐共处。整首诗在轻松的笔调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坠溷飘茵两任飞:水草与草垫随风飘荡,任由它们在水面上飞舞,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意境。
- 非关燕掠与莺欺:强调这种美丽景象并不单纯依赖于燕子与莺儿的飞舞,暗示着自然之美的多样性。
- 萍根若解怜桃梗:若浮萍的根能理解桃花的脆弱与美丽,体现了对生命脆弱的深刻理解。
- 共浣春江莫妒伊:呼吁浮萍与桃花一起在春江中洗涤,劝告它们不要嫉妒彼此的美丽,表达了对和谐共处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萍与桃花进行对比,展现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拟人:赋予浮萍以情感,表达它的理解与怜惜。
- 对仗:前后句式的对称,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珍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江南春景的热爱,同时也在生命脆弱与美丽之间寻求一种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萍: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漂泊。
- 桃花:代表着美丽与爱情。
- 春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坠溷”指的是什么? A. 燕子
B. 浮萍
C. 桃花
D. 黄莺 -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希望浮萍与桃花做什么? A. 竞争
B. 一起洗涤
C. 分开
D. 互相嫉妒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春天的景象
B. 爱情故事
C. 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D. 历史事件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周岸登的《江南春柳词》都描绘了春天的江南美景,但前者更强调月光与江水的交融,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江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