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七十一》

时间: 2025-01-11 14:47:06

沟断清淮接浊河。

扬州花月汴州歌。

若教画手能描写,江北江南不较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沟断清淮接浊河。扬州花月汴州歌。若教画手能描写,江北江南不较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淮与浊河相接的景象,表达了扬州的花月和汴州的歌声之美。如果让画家来描绘这些场景,江北和江南的美丽景色也就不相上下了。

注释:

  • :指河流的沟渠。
  • 清淮:指清澈的淮河,象征着江南的水乡风光。
  • 浊河:指水质浑浊的河流,可能是对北方河流的描写。
  • 扬州:古代著名的城市,以美丽的景色和繁华的文化著称。
  • 花月:指春天的花朵与明亮的月光,象征着美好和浪漫。
  • 汴州:即汴京,古代的首都,文化底蕴深厚。
  • 画手:画家,指能够描绘美景的人。
  • 较多:比较之下,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岸登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描写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表现对两岸风光的赞美与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七十一》通过对江南与江北的描绘,展现了两地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开头的“沟断清淮接浊河”便展示了两河交汇的景象,清淮的清澈与浊河的浑厚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江南的灵秀与江北的厚重。接着提到的“扬州花月汴州歌”,则强调了扬州的花月之美与汴州的歌声之韵,体现出诗人对两地文化的欣赏与向往。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及若有画手描绘这幅美景,江北与江南的美丽将难以区分,表现出一种对美的绝对追求和对艺术表现的肯定。整首诗在意境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而深厚,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沟断清淮接浊河:描绘了清淮与浊河的相接,展示了江南与江北的地理特征。
    • 扬州花月汴州歌:提到扬州的花与月亮的美,以及汴州的歌声,表现了江南的文化魅力。
    • 若教画手能描写:表达了对艺术的向往,假设画家能将这美景描绘出来。
    • 江北江南不较多:表示若画出这幅画,江北与江南的美丽将不再存在差异,传达一种对美的平等观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清淮”与“浊河”,“扬州”与“汴州”形成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画手”的设定,将诗人的情感与美景的理想化表现结合。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与江北的美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清淮:象征江南的清新与灵动。
  • 浊河:象征江北的厚重与力量。
  • 花月:代表春天的美丽与浪漫。
  • 歌声:象征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淮”与“浊河”分别象征什么?

    • A. 江南的灵秀与江北的厚重
    • B. 江北的灵秀与江南的厚重
    • C. 两者皆为江南
    • D. 两者皆为江北
  2. 诗中提到的“若教画手能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艺术的渴望
    • B. 对画家的不满
    • C. 对江南的失望
    • D. 对江北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江南春》 by 杜甫
  • 诗词对比

    • 比较《江南春》与《江南春柳词》的意象与情感,两者都是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但《江南春》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江南春柳词》则更注重于文化的交融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