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和倪元镇》
时间: 2025-01-11 10:1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春 和倪元镇》
梦破金鸡辞玉笋。门外雀罗看欲静。
高楼初旭野销烟,远树依微过人影。
柳颦桃笑怯春冷。梧阴未覆墙东井。
肩车便软羃罗巾。陌头飞丝香惹尘。
兔何忙,乌太急。小院回廊月痕湿。
黄昏夜阑次将及。银笙不温钿花碧。
我有所思隔都邑。临风斯须为谁立。
蓬山只似海上萍。刘郎遗恨空征营。
白话文翻译
梦醒时分,金鸡报晓,玉笋告别。门外的鸟儿在静静观察。
高楼的初阳照耀,烟雾逐渐散去,远处的树影依稀映出人影。
柳树微微颦眉,桃花娇笑却因春寒而感到害怕。
梧桐的阴影尚未遮住东边的井口。
肩上的车子轻便,柔软的罗巾随风而舞。
小路上飞扬的丝线香气惹起了尘埃。
兔子为何匆忙,乌鸦为何急躁?小院的回廊月光湿润。
黄昏将至,夜色渐深。银笙的音色不再温暖,钿花的颜色也逐渐暗淡。
我对你思念在这城市的另一头。
临风而立,我在思索,为谁而立?
蓬莱山就像海上的浮萍。刘郎的遗恨只能空自征营。
注释
- 金鸡:指清晨的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玉笋:形容春天嫩绿的植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雀罗:鸟类在栖息的树上,暗示春天的生机。
- 高楼初旭:晨光初现,高楼的影子被阳光照亮。
- 柳颦桃笑:柳树低垂,桃花绽放,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春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某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江南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诗人在开篇就用“梦破金鸡辞玉笋”来引入春天的气息,立刻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清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与生动感,如“柳颦桃笑怯春冷”中的柳树和桃花,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植物以情感,增强了春天的温暖与脆弱。
在描写中,诗人不仅关注自然景物,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情世态。最后两句“我有所思隔都邑。临风斯须为谁立。”则将诗人内心的思念与孤独感表露无遗,表现了面对春天的美景时,内心却渴望与某人共同分享的情感。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银笙不温钿花碧”,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度与生命的色彩,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在轻盈的笔触中,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破金鸡辞玉笋:梦醒后,听到金鸡的叫声,仿佛是告别春天的嫩笋。
- 门外雀罗看欲静:门外的小鸟静静地栖息,似乎在观望。
- 高楼初旭野销烟: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高楼,野外的烟雾渐渐散去。
- 远树依微过人影:远处的树木在晨光中依稀可见,透出人影。
- 柳颦桃笑怯春冷:柳树微微颦眉,桃花在春寒中显得害羞又娇媚。
- 梧阴未覆墙东井:梧桐的阴影尚未遮住东边的井口。
- 肩车便软羃罗巾:肩上的车子轻便,柔软的罗巾随风飘动。
- 陌头飞丝香惹尘:小路上飘扬的香气惹起了尘埃。
- 兔何忙,乌太急:兔子为何如此忙碌,乌鸦为何如此急躁?
- 小院回廊月痕湿:小院的回廊上,月光留下了湿润的痕迹。
- 黄昏夜阑次将及:黄昏将至,夜色渐渐降临。
- 银笙不温钿花碧:银笙的音色不再温暖,钿花的颜色也逐渐暗淡。
- 我有所思隔都邑:我对某人的思念隔着这座城市。
- 临风斯须为谁立:我在风中稍作停留,为谁而立?
- 蓬山只似海上萍:蓬莱山就像海上的浮萍一样渺小。
- 刘郎遗恨空征营:刘郎的遗恨只能空自征战,无法归去。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柳颦桃笑”,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如“蓬山只似海上萍”,将蓬莱山比作浮萍,表达人生的渺小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鸡:象征清晨,新的开始。
- 玉笋: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柳:象征柔情与脆弱。
- 桃:象征青春与爱情。
- 银笙: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金鸡”,它象征什么? A. 夜晚
B. 清晨
C. 春天
D. 秋天 -
“柳颦桃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人对某人的思念是通过哪一句表达的? A. 梦破金鸡辞玉笋
B. 我有所思隔都邑
C. 兔何忙,乌太急
D. 蓬山只似海上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但更多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悲痛。
- 柳宗元的《江雪》:通过雪的景象表达孤独与冷清,与《江南春》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赏析》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