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

时间: 2025-01-26 00:54:12

一撚红微双凤尖,半弯翠抹远山联。

素著轻绡无粉汗,近风前。

打马怎教玉指动,采花应贴绿鬓鲜。

真个日长看影倦,恼人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撚红微双凤尖,半弯翠抹远山联。
素著轻绡无粉汗,近风前。
打马怎教玉指动,采花应贴绿鬓鲜。
真个日长看影倦,恼人闲。

白话文翻译:

一撮微红的花像双凤的尖端,半弯的翠色勾勒出远山的轮廓。
轻纱白衫上没有粉妆,迎着微风在前。
骑马时怎么能让玉指动摇,采花时应当贴近绿色的鬓发。
真是白天长得让人看得疲倦,惹人烦恼的闲情。

注释:

  • :指捻、缠绕,这里指的是一撮花。
  • 双凤尖:形容花的形态,似双凤的尖端。
  • 翠抹:用翠色描绘,这里指的是远山的颜色。
  • 素著:素色衣裳,指白色的轻纱。
  • 粉汗:妆容,这里指没有化妆。
  • 打马:骑马行走。
  • 玉指:指美丽的手指。
  • 绿鬓鲜:形容花朵与女子青翠的鬓发相衬,鲜艳动人。

典故解析:

  • 双凤:象征美丽与和谐,常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 翠抹远山:意象中蕴含了自然的美,远山如画,常见于古诗词中,表示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诗人,其诗风兼具清丽与豪放,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女性美。她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山景以及骑马的闲适,传达出一种轻松悠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山花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和女性的柔美。开头几句用“撚红”和“半弯翠”生动地描绘了花朵与远山的景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人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了对骑马和采花的描写,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带有些许的调侃与幽默。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生活的惆怅,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美丽的画面,情感上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撚红微双凤尖:描绘花蕾的形状,象征着新生命的绽放。
  2. 半弯翠抹远山联:远山的轮廓与花朵相互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3. 素著轻绡无粉汗:诗人自我形象的描绘,表达自然之美与真实之美。
  4. 近风前:迎风而立的姿态,增添了几分灵动。
  5. 打马怎教玉指动:轻松随意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洒脱。
  6. 采花应贴绿鬓鲜:采花时的细致与讲究,暗示着对美的追求。
  7. 真个日长看影倦: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疲惫与无奈。
  8. 恼人闲:闲暇中夹杂着些许烦恼,体现出一种生活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撚红微双凤尖”比喻花的娇嫩。
  • 对仗:如“打马怎教”与“采花应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与花的互动赋予情感,增添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又略带惆怅的生活态度。它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花:象征生命与美好的愿望。
  • 远山: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广阔。
  • 轻纱:象征柔美与轻灵。
  • 玉指:象征优雅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撚红”指的是什么?

    • A. 一撮花
    • B. 一片叶
    • C. 一束草
    • D. 一条河
  2. 诗人对骑马的态度是?

    • A. 紧张
    • B. 悠闲
    • C. 恼怒
    •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绿鬓鲜”指的是?

    • A. 男子
    • B. 花朵
    • C. 女子
    • D. 山景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李雯的《山花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李雯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状态,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与情境的深刻思考。李雯的作品流露出一种轻松的闲适,而王维则常常带有一种深邃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与人文:古诗词中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