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

时间: 2025-01-27 03:46:49

双燕窥帘。

帘外落花如雪。

断云飞,残雨歇。

嫩寒尖。

潮生潮落泪波添。

前度去舟天远。

柳千条,山一片。

日西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泉子
双燕窥帘。帘外落花如雪。
断云飞,残雨歇。
嫩寒尖。潮生潮落泪波添。
前度去舟天远。柳千条,山一片。
日西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双燕在窗帘外窥视,窗外的落花像雪一样纷纷扬扬。云朵在空中飘动,雨水已经停止。寒意依然存在,潮水的涨落让人泪眼朦胧。前些日子离去的船只已远去,柳树千条垂挂,山色一片朦胧。夕阳西沉,似乎要和天边交融在一起。


注释

  • 双燕:指两只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 :偷看,暗中观察。
  • 落花如雪:形容花瓣纷飞的景象,像雪花一样美丽。
  • 断云:指不完整的云,暗示天气的变化。
  • 潮生潮落:形容潮水的涨落,暗喻情感的起伏。
  • 前度去舟:指之前离去的船只,象征着离别。
  • 柳千条:描绘春天柳树的繁盛,满眼的翠绿。
  • 日西衔:夕阳西下,表示日暮时分。

典故解析

本诗中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落花”、“柳”等意象在传统诗词中常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体现了诗人对春日易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匪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酒泉子》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伤感。开篇的“双燕窥帘”便引入了生动的春景,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其出现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而“帘外落花如雪”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春花的娇艳与瞬息万变,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接下来的“断云飞,残雨歇”,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似乎在反映诗人内心的波动。紧接着“嫩寒尖”与“潮生潮落泪波添”,诗人用潮水的涨落比喻情感的起伏,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前度去舟天远”一句,诗人用离去的船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着过往的不可追寻。而“柳千条,山一片”则描绘出春天的繁盛,暗含着希望与生机。最后一句“日西衔”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美丽,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春日的热爱,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载体,情感真挚,字句优美,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燕窥帘:两只燕子在窗帘外探头探脑,象征春天的来临。
  2. 帘外落花如雪:窗外花瓣纷飞,如同雪花,展现春日的美丽。
  3. 断云飞,残雨歇:云朵在空中飘动,残余的雨水已停,暗示天气的变化与诗人的心情。
  4. 嫩寒尖:依然感受到春寒的刺骨,表达一种微妙的寒意。
  5. 潮生潮落泪波添:潮水的涨落引发情感的波动,眼泪似乎也伴随着潮水而来。
  6. 前度去舟天远:之前离开的船只已远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7. 柳千条,山一片:柳树繁盛,山色朦胧,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8. 日西衔:夕阳西沉,寓意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花如雪”,生动地描绘了花瓣纷飞的场景。
  • 拟人:燕子“窥”帘,赋予燕子以人类的行为,增加了生动感。
  • 对仗:如“潮生潮落”、“前度去舟”,展现了诗歌的工整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离别的惆怅,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双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2. 落花: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3. 潮水:象征情感的起伏与变化。
  4. 柳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5.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双燕窥帘”中的“燕”指什么?

    • A. 燕子
    • B. 燕窝
    • C. 燕麦
  2. “落花如雪”比喻什么?

    • A. 雪花
    • B. 花瓣
    • C. 雨水
  3. “前度去舟天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离别的忧伤
    •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匪石的《酒泉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风格上,陈匪石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细腻的情感流露。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