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9:14:46

可惜春归。

换得好花成叶。

启金箱,叠絮褶。

熨单衣。

银钩翠笼南邻女。

日暮采桑西去。

怕秋胡,回道路。

返迟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惜春归。换得好花成叶。启金箱,叠絮褶。熨单衣。银钩翠笼南邻女。日暮采桑西去。怕秋胡,回道路。返迟迟。

白话文翻译:

可惜春天已经过去,换来了花谢成叶。打开金箱,叠好绢衣。熨烫单衣。银钩翠笼的邻家姑娘,日落时分采桑回家。害怕秋天的到来,回家的路上依依不舍,步履迟缓。

注释:

  • 可惜春归:春天过去,令人感到惋惜。
  • 换得好花成叶:花开后变成叶子,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启金箱,叠絮褶:打开金箱,叠好丝绸衣物。
  • 银钩翠笼南邻女:邻家姑娘,形容她的美丽。
  • 日暮采桑西去:日暮时分,姑娘去西边采桑。
  • 怕秋胡,回道路:害怕秋天的到来,回家的路上心情沉重。
  • 返迟迟:回家的步伐缓慢,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1625-1716),字仲明,号匏庐,清代诗人,以其婉约清丽的诗风著称,曾在朝中任职,后隐居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酒泉子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夏之交,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秋天的惧怕,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变化的结合,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归”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而美好的留恋。开篇的“可惜春归”直接点明了主题,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惋惜的情境。接着,通过“换得好花成叶”的描写,诗人用自然景象隐喻生命的流逝,富有哲理的思考。在这一点上,诗人展现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启金箱,叠絮褶”则将视角转向日常生活,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家庭画面,表现出一种温馨的生活气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中,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邻家姑娘的描写,赋予了该词以生动的情感色彩。此时,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正如邻家女子般令人向往。

随着诗句推进,“日暮采桑西去”不仅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宁静美好,也暗示了归家的孤独与不舍。“怕秋胡,回道路”则将春天的美好与秋天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生命的感慨由此更加深刻。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可惜春归”:春天过去了,令人感到惋惜。
    • “换得好花成叶”:花开后变成叶子,暗示春天的结束。
    • “启金箱,叠絮褶”: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温暖与细腻。
    • “银钩翠笼南邻女”:美丽的邻家姑娘,给人以好感。
    • “日暮采桑西去”:日落时分,姑娘回家的情景。
    • “怕秋胡,回道路”:对秋天的惧怕与不安,心情沉重。
    • “返迟迟”:步伐缓慢,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叶的变化比作生命的无常。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抒情效果。
    • 对仗:如“日暮采桑西去”,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与秋天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流逝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春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金箱:代表着温暖的生活与珍贵的回忆。
  • 邻家姑娘:象征青春与美好,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日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秋天:代表着凋零与惧怕,暗示着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可惜春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惋惜春天的流逝
    C. 对秋天的害怕
    D. 对生活的满足

  2. “银钩翠笼南邻女”中的“银钩”形容的是? A. 田野
    B. 娇美的女子
    C. 美丽的花
    D. 夕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毛奇龄的《酒泉子 其二》则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比,展现出一种更为沉重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