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
时间: 2025-01-26 00:47:4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红印寄泉惭郡守,青筐与笋愧僧家。
茗炉尽日烧松子,书案经时剥瓦花。
园吏暂栖君莫笑,不妨犹更著南华。
一室无喧事事幽,还如贞白在高楼。
天台画得千回看,湖目芳来百度游。
无限世机吟处息,几多身计钓前休。
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作醉侯。
白话文翻译:
在岸边的蒲草褥子上,穿着乌纱帽,心中澄澈如水,景色正好。
红印寄放在泉边,让郡守感到羞愧;青筐装着竹笋,令僧人也感到惭愧。
茗炉整天燃烧松子,书案上经常剥开瓦片上的花纹。
园吏暂时寄居于此,您不要笑我,这里也不妨再读《南华经》。
一室无喧,万事幽静,宛如贞白的心灵高悬于楼上。
天台的画卷千回百看,而湖水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无尽的世事在吟咏中暂时停息,多少身外之事在钓鱼时得以放下。
他年拜见天子时说什么呢?请把酒赠予刘伶,让他做个醉汉。
注释:
- 祗隈:仅仅在角落,指一处幽静的地方。
- 蒲褥:用蒲草编成的席子。
- 乌纱:指一种黑色的纱帽,常用于文人或官员。
- 红印:指官印,象征权力。
- 郡守:地方官员。
- 青筐:青色的竹筐,装载竹笋。
- 茗炉:泡茶用的炉子。
- 瓦花:瓦片上的花纹,象征生活中的细节。
- 园吏:园中的管理者。
- 南华:指《南华经》,道教经典。
- 贞白:象征纯洁的品格。
- 天台:指天台山,佛教圣地。
- 刘伶:东汉著名的酒徒,象征饮酒作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天锡,号逸人,唐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省。其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世俗权力的轻视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幽静生活的热爱。诗中描绘了夏日的宁静景象,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环境的深刻感受。开篇通过“蒲褥”和“乌纱”对比,暗示了官场生活的压抑和诗人自身的隐逸心态。接着,通过“红印”与“青筐”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的讽刺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的中段,诗人将茶香与书香结合,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文学和品茶的享受。最后,诗人以“他年谒帝言何事, 请赠刘伶作醉侯”总结,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豁达态度,既是对世事的超脱,也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文字简练、意境深远,透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细节描写引出静谧的环境,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第二句通过“红印”与“青筐”形成对比,展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 中间几句描绘了悠闲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茶文化和书法的热爱。
- 最后两句则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对酩酊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强化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红印寄泉”“青筐与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刘伶”象征醉酒人生的洒脱与自由。
主题思想:
诗歌传递了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真诚友谊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品格与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褥:象征隐逸生活的静谧。
- 松子:代表悠闲的生活方式。
- 南华:象征道教文化与哲学思想。
- 刘伶:代表洒脱的生活态度与饮酒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纱”指的是哪种物品?
A. 书籍
B. 帽子
C. 椅子 -
诗人用“红印”与“青筐”形成怎样的对比?
A. 权力与贫穷
B. 自由与束缚
C. 自然与人工 -
诗中提到的“刘伶”是谁的象征?
A. 诗人
B. 酒徒
C. 官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隐逸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自然的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诗词对比:
- 比较皮日休与王维的田园诗,二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加强调与自然的融合,而皮日休则更多反映了对世俗权力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皮日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