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

时间: 2025-01-26 01:57:16

十载江湖尽是闲,客儿诗句满人间。

郡侯闻誉亲邀得,

乡老知名不放还。

应带瓦花经汴水,更携云实出包山。

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载江湖尽是闲,
客儿诗句满人间。
郡侯闻誉亲邀得,
乡老知名不放还。
应带瓦花经汴水,
更携云实出包山。
太微宫里环冈树,
无限瑶枝待尔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湖漂泊十年的闲适生活,诗人的诗句在世间广泛流传。地方的官侯听闻他的名声,主动邀请他去做客,乡里的老人们也因他的名声而不愿放他离开。诗人应该会带着瓦花经过汴水,携带着云朵的果实走出包山。在太微宫中,环绕着山冈的树木,无数的瑶枝在等待你去攀登。

注释:

  • 十载:十年。
  • 江湖:指江河湖泊,这里泛指游历的地方,象征漂泊生活。
  • 客儿:旅人、诗人。
  • 郡侯:地方官员。
  • 瓦花:一种花,象征美好的事物。
  • 汴水:指汴河,历史上著名的水道。
  • 云实:指云中的果实,象征珍贵的事物。
  • 太微宫:古代天文观测的地方,象征高远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梦得,号青莲,唐代诗人,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3年。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受到后世推崇。皮日休的诗多描写山水自然,表达个人情感,常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皮日休在江湖漂泊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名声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展现了他与地方官员、乡老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普通生活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经历与社会交往,展现了诗人十年江湖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首句“十载江湖尽是闲”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诗人在漫长的旅程中所感受到的闲适与自在,暗示他对浮华世界的淡漠。接下来的“客儿诗句满人间”则强调了诗人的才华与影响力,表明他在江湖中不仅是一位游子,更是一位诗人,其作品在世间广为流传。

“郡侯闻誉亲邀得,乡老知名不放还”展现了诗人受到的尊重与欢迎,反映了他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地位。这种对待名声的态度,将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认同相结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后的几句描绘了诗人理想的生活图景,提到“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寓意着诗人希望在高远的境界中追求更高的理想与目标。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江湖尽是闲:表明诗人十年间的游历是悠闲自在的。
  • 客儿诗句满人间:说明诗人创作的诗句广泛流传,表明其影响力。
  • 郡侯闻誉亲邀得:地方官员听说诗人的名声,主动邀请他。
  • 乡老知名不放还:乡里的老人因为他的名声而不愿让他离开,表现了对他的重视。
  • 应带瓦花经汴水:诗人可能会带着美好的事物经过汴水,象征着旅途中的美好。
  • 更携云实出包山:携带珍贵的果实走出包山,象征追求理想与丰硕的成果。
  • 太微宫里环冈树:描绘高远的理想境界,太微宫指天文观测的地方。
  • 无限瑶枝待尔攀:暗示无数美好的事物在等待诗人去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实”比喻珍贵的东西,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太微宫”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皮日休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名声的淡然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着自由的生活,逃离世俗的束缚。
  • 瓦花:象征美好与快乐。
  • 汴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旅程。
  • 云实:象征珍贵的理想与成果。
  • 太微宫:象征高远的志向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了多少年在江湖中漂泊?

    • A. 五年
    • B. 十年
    • C. 二十年
    • D. 三年
  2. 诗中提到的“郡侯”是指:

    • A. 地方的官员
    • B. 农民
    • C. 商人
    • D. 诗人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瑶枝”象征着:

    • A. 生命的短暂
    • B. 美好的理想
    • C. 贫穷的生活
    • D. 失落的梦想

答案:

  1. B. 十年
  2. A. 地方的官员
  3. B. 美好的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皮日休的这首诗更多地着重于个人的社会交往与名声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带来的内心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皮日休的诗更显人情味,而王维的诗则更富哲理性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皮日休与唐代诗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