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文宴得遥字》
时间: 2025-01-11 08:09:58意思解释
秋夕文宴得遥字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原文展示:
啼螀衰叶共萧萧,文宴无喧夜转遥。
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
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无限玄言一杯酒,可能容得盖宽饶。
白话文翻译:
秋夜,蟋蟀在低声哭泣,枯叶随风摇曳,显得萧条。文人聚会,夜色渐深,显得格外安静。高雅的韵律最适合吟咏雪的赞美,而逸才却偏爱唱和云的歌谣。风吹动翠蜡烛,烛光摇曳难以刻画,月光照耀下的清香容易消散。无尽的深邃言辞只需一杯酒,或许能包容得更宽广和丰饶。
注释:
- 啼螀:啼叫的蟋蟀,象征秋天的来临和萧瑟的气氛。
- 文宴:文人聚会,指文人雅集、饮酒作诗的场合。
- 高韵:指高雅的韵律。
- 逸才:指才华出众的人。
- 翠蜡:指用绿色蜡制成的蜡烛。
- 玄言:含义深邃的话语,哲理的表达。
- 宽饶:宽广、丰富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5年-883年),字梦阮,号简斋,唐代诗人。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的结合。皮日休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具有很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的夜晚,正值文人雅集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和文人的雅趣,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秋夕文宴得遥字》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索。开头两句“啼螀衰叶共萧萧,文宴无喧夜转遥”,以蟋蟀的啼叫和枯叶的飘落,渲染出一种萧条的氛围,与文人的聚会形成鲜明对比。夜晚的安静使得思绪愈发清晰,诗人不禁感叹高雅的韵律和逸才的歌谣之间的差异。
接下来的“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则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反映内心的感慨。风吹蜡烛的摇曳与月光下香气的消散,暗示着人生与创作中的无常与易逝。最后两句“无限玄言一杯酒,可能容得盖宽饶”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深邃思想的追求,以及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宽容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深远而宁静的效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深刻的思考,给人以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啼螀衰叶共萧萧:描绘秋夜的萧瑟,蟋蟀的啼叫和落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 文宴无喧夜转遥:文人的聚会在此显得格外安静,夜色逐渐加深,显露出更深的思考。
- 高韵最宜题雪赞:高雅的韵律最适合吟咏雪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 逸才偏称和云谣:逸才则偏爱和唱云的歌谣,显示出不同的审美趣味。
- 风吹翠蜡应难刻:风吹蜡烛让蜡烛的形态难以刻画,暗示事物的变化无常。
- 月照清香太易消:月光照耀下的清香易散,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 无限玄言一杯酒:无尽的深邃言辞只需一杯酒,表明饮酒可以解忧。
- 可能容得盖宽饶:或许能包容得更宽广,体现诗人对生活的宽容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蟋蟀啼叫、树叶飘落,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高韵”与“逸才”,“风吹”与“月照”,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蜡烛和香气比喻人事的变化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夜的宁静与文人聚会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丰收与凋零,暗示人生的无常。
- 蟋蟀:代表孤独与思索,表现了秋夜的寂寥。
- 蜡烛:象征着光明与温暖,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月光:代表清冷与宁静,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啼螀”指什么? A. 秋天的花 B. 蟋蟀 C. 落叶
-
诗人最喜欢的韵律是: A. 高韵 B. 和云谣 C. 低吟
-
“月照清香太易消”中的“消”意指: A. 消失 B. 消耗 C. 消沉
答案:
- B. 蟋蟀
- A. 高韵
- A. 消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皮日休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但皮日休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常以豪放激昂的风格展现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皮日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