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
时间: 2025-01-26 02:0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讲散重云下九天,大君恩赐许随缘。
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
梦入琼楼寒有月,行过石树冻无烟。
他时瓜镜知何用,吴越风光满御筵。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过后,送别内大德前往天台山游玩,
云层散去,映照着九天之上的景象;
大君的恩赐,允许我随意游荡,
在霜雪中,我手持一只乞食的钵,无所顾忌;
在湖面上,孤舟不再忘却禅意;
梦中进入琼楼,寒冷中有明月;
走过石树,冻得无烟无火;
将来瓜镜又有什么用呢?
吴越的风光,已满载于御筵之上。
注释:
- 腊后: 腊月之后,指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 内大德: 指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可能是诗人的友人或尊者。
- 九天: 指高空,寓意天上的苍穹。
- 乞: 乞讨,这里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意味。
- 禅: 指禅宗,强调内心的平和与修行。
- 琼楼: 仙宫,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瓜镜: 可能指一种镜子,用于照见自己的内心和理想。
- 吴越: 指江南地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季常,号青原,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福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时代背景上,唐代是一个重视文人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开篇以“讲散重云下九天”引入,展现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接着,诗人借用大君的恩赐,表达了内心的随性与洒脱,显示出一种对命运的豁达态度。
“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诗人将乞食的钵与孤舟的禅意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即使在寒霜中,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后面的意象“梦入琼楼寒有月”与“行过石树冻无烟”,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境地,暗示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冷峻的反思。
最后两句“他时瓜镜知何用,吴越风光满御筵”则以豁达的心态告诫友人,人生的追求不应仅限于眼前的享乐,而是要放眼未来,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讲散重云下九天”:描绘天台山的壮观,象征着开阔的胸怀与视野。
- “大君恩赐许随缘”:表达了对友人自由的祝福,渗透着对命运的豁达态度。
- “霜中一钵无辞乞”: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无所畏惧,接受生活的挑战。
- “湖上孤舟不废禅”:强调在孤独中修行的重要性。
- “梦入琼楼寒有月”:象征理想与现实的交织,追求内心的宁静。
- “行过石树冻无烟”:描绘了寒冷的场景,反映出对世俗的淡泊。
- “他时瓜镜知何用”:思考未来的价值,警醒人们珍惜当下。
- “吴越风光满御筵”: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梦入琼楼”将理想境界比作梦中的宫殿。
- 对仗:“霜中一钵无辞乞,湖上孤舟不废禅”,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吴越风光满御筵”,突出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自由与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短暂和美好瞬间的珍惜,体现了豁达的生活态度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云: 象征沉重与压抑,反映心灵状态。
- 孤舟: 表达孤独与修行的意境。
- 琼楼: 理想与追求,象征美好的未来。
- 瓜镜: 自我反思与检视,暗示人生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腊后”指的是哪个时间? A. 农历十二月后
B. 农历初月
C. 农历九月 -
诗中提到的“大君恩赐”表示什么? A. 物质奖励
B. 自由与祝福
C. 权力的象征 -
“湖上孤舟不废禅”中“废”字的意思是什么? A. 结束
B. 忘却
C. 不需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皮日休的《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对宁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皮日休则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及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皮日休的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