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毗陵魏处士朴》

时间: 2024-09-19 21:21:25

文籍先生不肯官,絮巾冲雪把鱼竿。

一堆方册为侯印,

三级幽岩是将坛。

醉少最因吟月冷,瘦多偏为卧云寒。

兔皮衾暖篷舟稳,欲共谁游七里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毗陵魏处士朴
皮日休 〔唐代〕

文籍先生不肯官,
絮巾冲雪把鱼竿。
一堆方册为侯印,
三级幽岩是将坛。
醉少最因吟月冷,
瘦多偏为卧云寒。
兔皮衾暖篷舟稳,
欲共谁游七里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魏处士朴的寄托和思念。文籍先生不愿意做官,身穿轻便的衣服在雪中垂钓。他的书籍和印章堆成一堆,幽静的山岩则是他修道的地方。醉少的原因是因为吟唱时月色太冷,瘦弱的原因则是因为在云中卧着太寒冷。兔皮做的被子保暖,舟篷稳定,我希望和谁一起游玩那七里滩呢?

注释

  1. 文籍:指书本和文献,借指博学之士。
  2. 先生:对高人的尊称,这里指魏处士朴。
  3. 絮巾:轻便的头巾,适合户外活动。
  4. 鱼竿:钓鱼的工具。
  5. 方册:书籍,典籍。
  6. 侯印:指印章,通常用于官场。
  7. 三级幽岩:形容山谷的幽静,三级可能暗指深邃的层次。
  8. 醉少:形容饮酒不多,却因吟唱而醉。
  9. 兔皮衾:用兔皮做的被子,保暖效果好。
  10. 七里滩:指水边的沙滩,适合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834年—883年),字丘墟,号卧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不屑于官场的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常在山水之间吟咏。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皮日休自愿隐退,追求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魏处士朴的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开头两句直接介绍了魏处士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接着用书籍和印章描绘出他与官场的隔绝,突显出他对官职的拒绝。随后,诗人通过“醉少”和“瘦多”两句,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在月光下吟咏的冷与卧云中的寒,生动地传达了隐者生活的艰辛与情趣。最后两句则通过兔皮被和稳固的舟篷,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此情此景的愿望,结尾留白,给人以深思的空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恬静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籍先生不肯官:开篇引入魏处士,说明他拒绝官职。
  2. 絮巾冲雪把鱼竿:描绘他在寒冷的雪中钓鱼的情景,体现隐者的清高。
  3. 一堆方册为侯印:书籍堆成一堆,表明他与世无争的态度。
  4. 三级幽岩是将坛:描述他在幽静的山谷中修道,表明他追求内心的宁静。
  5. 醉少最因吟月冷:表达他在冷月下吟唱的情景,反映出孤独的美感。
  6. 瘦多偏为卧云寒:因环境寒冷而显得瘦弱,渲染出隐者生活的艰苦。
  7. 兔皮衾暖篷舟稳:用兔皮被子保暖,舟篷稳固,暗示隐逸生活的安稳。
  8. 欲共谁游七里滩:结尾留白,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游玩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兔皮衾”比喻隐者生活的舒适与温暖。
  • 对仗:如“醉少”与“瘦多”,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意。
  • 意象:雪、鱼竿、月、云等自然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隐士的理想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隐者的生活环境。
  2. 鱼竿:隐喻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安闲。
  3. :象征清冷,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4. :代表自由与飘逸,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5. 兔皮衾:象征温暖与舒适,暗示隐者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皮日休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答案:A

  2. 诗中“醉少”的原因是什么?
    A. 饮酒太多
    B. 月光太冷
    C. 身体虚弱
    D. 无人陪伴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七里滩”是指什么?
    A. 一处山峰
    B. 一片沙滩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城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强调自然的宁静。
  • 陶渊明的《饮酒》:以简朴的生活方式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3. 《皮日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