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史拱山人》
时间: 2025-01-25 19:24: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史拱山人
作者: 皮日休 〔唐代〕
一缄幽信自襄阳,上报先生去岁亡。
山客为医翻贳药,野僧因吊却焚香。
峰头孤冢为云穴,松下灵筵是石床。
宗炳死来君又去,终身不复到柴桑。
白话文翻译:
我写下这封私信寄往襄阳,向您报告先生去年去世的消息。
山中的客人为他翻阅药方,野僧因吊唁而不再焚香。
山峰顶上的孤冢仿佛是云朵的洞穴,松树下的灵筵就像是石床。
自从宗炳去世后,您也离开了,终生再也无法回到柴桑。
注释:
- 缄:封闭,指封信。
- 幽信:指私密的信件。
- 上报:向上级或尊敬的人报告。
- 山客:居住在山中的人,通常指隐者或山林中的游人。
- 翻贳药:翻阅药方。贳:借用、借给。
- 野僧:指生活在山野中的僧人。
- 灵筵:供奉亡者的席位。
- 孤冢:孤零零的墓。
- 云穴:山中的洞穴,隐喻安息之处。
- 柴桑:指著名的风景区,常与归隐生活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襟,号醉吟,晚号白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为人洒脱不羁,纵情山水,常有隐逸之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伤史拱山人》是皮日休在得知一位好友去世后的哀悼之作。诗中通过对友人逝去的哀思,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友谊珍贵的感慨。
诗歌鉴赏:
《伤史拱山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去世的深切哀悼。首句“一缄幽信自襄阳”,通过书信的形式引入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提到“山客为医翻贳药”,通过山中人对亡者的关心,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人情温暖,尽管死亡是无法逆转的,但仍然有着人们的关怀和追忆。
诗中“峰头孤冢”为云穴,描绘了友人安息的地方,孤冢的意象不仅令人感伤,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宁静。松下灵筵是石床,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灵魂的安息与自然的融合,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最后两句“宗炳死来君又去,终身不复到柴桑”,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无奈与惋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整首诗以其简单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皮日休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缄幽信自襄阳:我在襄阳写下这封私信,透露出思念和哀伤的情感。
- 上报先生去岁亡:向您报告我们的老师去年去世了,使用了“上报”一词,显示对老师的尊敬。
- 山客为医翻贳药:居住在山中的人翻阅药方,为亡者祈福,展现人们对逝者的关心。
- 野僧因吊却焚香:野僧因吊唁而不再焚香,显示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
- 峰头孤冢为云穴:孤零零的墓地,仿佛是云中的洞穴,意象高远,给人以沉思。
- 松下灵筵是石床:在松树下为亡者设灵筵,简朴而庄重,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
- 宗炳死来君又去:提到宗炳的死,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强调失去的悲哀。
- 终身不复到柴桑:终身无法再回到柴桑,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孤冢”与“灵筵”的对比,展示生与死的对立。
- 比喻:将孤冢比作“云穴”,赋予了自然一种超然的感觉。
- 意象:诗中运用了山水、灵筵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静、悠远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突显了友谊的珍贵和对逝去的追忆。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冢:象征着死亡与孤独,展示了人生命的脆弱。
- 灵筵:代表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
- 山水:自然的意象反映出隐士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皮日休的《伤史拱山人》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爱情的描述
-
“峰头孤冢为云穴”中的“孤冢”指什么?
- A. 唯一的山峰
- B. 亡者的墓地
- C. 山中的洞穴
- D. 风景名胜
-
诗中提到的“柴桑”象征着什么?
- A. 归隐生活
- B. 繁华都市
- C. 家乡的温暖
- D. 失去的时间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怀念兄弟的哀思。
诗词对比:
- 《伤史拱山人》与《月夜忆舍弟》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但《伤史拱山人》更多融入了自然意象,而《月夜忆舍弟》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及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