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
时间: 2025-01-11 05:4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
作者:皮日休 〔唐代〕
织恨凝愁映鸟飞,
半旬飘洒掩韶晖。
山容洗得如烟瘦,
地脉流来似乳肥。
野客正闲移竹远,
幽人多病探花稀。
何年细湿华阳道,
两乘巾车相并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织恨凝愁映鸟飞”意指心中的忧愁仿佛在鸟飞的影子中交织;
“半旬飘洒掩韶晖”形容半个月的春雨在阳光下飘洒,遮掩了美好的光辉。
“山容洗得如烟瘦”描绘了雨后山的轮廓如烟雾般纤细;
“地脉流来似乳肥”则形象地反映出雨水滋润大地,土地变得肥沃。
“野客正闲移竹远”描绘了乡间游人悠闲地移走竹子;
“幽人多病探花稀”则表现出病中的人多半难得欣赏花的稀少。
最后两句“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引发了对往年雨中归家的怀念。
注释:
- 织恨:形容心中的忧愁如同织就的情感。
- 韶晖:美好的阳光。
- 山容:山的容貌。
- 地脉:大地的脉动,形象地指土地的肥沃。
- 幽人:隐居的人,通常指与世无争的文人。
- 华阳道:华阳是指一个地名,细湿指的是细雨湿润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华阳道:指的是古代通往华阳的道路,常被用来描写归乡的情景。
- 竹: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作闲适、隐居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梦云,号青莲,唐代诗人,生于长安,后隐居于山林,以诗歌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受春雨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是一首描写春雨景象的诗,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自然的美妙景色。开篇“织恨凝愁映鸟飞”,通过对飞鸟的影子与心中愁苦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半旬飘洒掩韶晖”则利用春雨的细腻与温柔,映衬出春天的美好。然而美好中又夹杂着伤感,似乎诗人在思考生与死、快乐与忧愁的辩证关系。
后面的“山容洗得如烟瘦,地脉流来似乳肥”则是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山的轮廓因春雨而变得纤细,土地因雨水而变得肥沃,这样的描绘不仅是对春雨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怀旧的情绪,仿佛在追忆着往昔的点滴,诗人在细雨中与友人归家的情景历历在目,彰显出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织恨凝愁映鸟飞”:愁苦的心情如同鸟飞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体现出诗人的愁苦。
- “半旬飘洒掩韶晖”:春雨细腻地洒落,遮掩了阳光的光辉,暗示了春雨的柔美与伤感。
- “山容洗得如烟瘦”:雨水洗净了山的轮廓,显得瘦如烟雾,给人以轻盈之感。
- “地脉流来似乳肥”:雨水滋润了土地,使得大地丰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野客正闲移竹远”:乡间游客悠闲自得,体现出田园生活的惬意。
- “幽人多病探花稀”:隐士因病难以欣赏花的美丽,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 “何年细湿华阳道,两乘巾车相并归”:对往年与友人同归的怀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地脉流来似乳肥”比作乳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雨的滋润。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节奏感强,音韵和谐。
- 拟人:通过“幽人多病探花稀”的描绘,赋予了隐士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雨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友情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情感深邃与自然美的融合。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鸟:代表自由与愁苦的交织。
- 山容:展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廓。
- 竹:闲适生活的象征。
- 幽人:隐士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阳道”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一条河
- B. 一条道路
- C. 一座山
-
“织恨凝愁”的意思是:
- A. 愉快的心情
- B. 复杂的愁苦
- C. 放飞的鸟儿
-
诗中提到的“野客”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城市居民
- B. 乡间游人
- C. 商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社会动荡的关怀。
- 李白《早发白帝城》:虽然是描写春天的旅程,但侧重于个人的壮志豪情,与皮日休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