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除夕守岁,与家人话歌乐山旧事》
时间: 2025-01-26 00:24: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篝续火,轻障护风,萧条暮景相逼。
漫对胶牙饧热,惊心又除夕。
巴山夜,堪细忆。
听暗雨做成檐滴。
病中话国恨乡愁,几载偷息。
谁道竟生还,料理琴书,人事异今昔。
炫转射帘灯烛,全家共筵席。
杯行缓,歌韵窄。
待坐守漏残窗白。
便从此整顿韶华,吟遍春色。
白话文翻译
火堆上的香篝继续燃烧,轻薄的帷幕挡住了风,萧条的暮色逼近。
我无心品尝甜蜜的糖果,心中感慨又是除夕。
巴山的夜晚,值得细细回忆。
听那暗雨滴落在屋檐上。
在病中谈论国家的仇恨和乡愁,几年间只能偷得片刻安宁。
谁曾想到我竟然还活着,整理琴书,人与事都已今非昔比。
灯烛的光芒透过窗帘,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
酒杯缓缓传递,歌声也显得微弱。
等着守过这个漏水的夜晚。
从此开始整理岁月,吟唱春天的美好。
注释
- 香篝:香火的篝火,寓意团圆和温暖。
- 胶牙饧:一种糖食,象征着节日的甜蜜。
- 巴山:指巴蜀地区,作者的故乡,寄托乡愁。
- 国恨乡愁: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思考与感慨。
- 琴书:指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象征着文化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诗风多表现出对国事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其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背景,形成独特的诗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之际,作者在家庭团聚的氛围中,回忆往昔,感慨国恨乡愁。诗中透露出对过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反映了作者在个人和国家命运交织下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应天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除夕之作,诗人通过对家庭团聚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开头几句通过“香篝续火”与“轻障护风”描绘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萧瑟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有些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胶牙饧热”,这不仅仅是对节日气氛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甜美的渴望与珍惜。
在“病中话国恨乡愁”一句中,诗人通过个人的病痛,反映出对国家与故乡的忧虑,表明了历史的沉重感。在这份沉重中,诗人却又用“料理琴书”展现出对文化的坚持与追求,使得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希望。
最后,诗人以“整顿韶华,吟遍春色”收尾,这不仅是在表达对新年的期待,更是对生活的重新审视与充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家庭、对故乡、对国家的深刻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篝续火,轻障护风:描绘除夕夜的温暖与宁静,火光和轻薄的帷幕给人以温暖。
- 萧条暮景相逼:暮色愈渐浓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漫对胶牙饧热,惊心又除夕:虽有热闹的糖食,却难掩内心的忧伤,突显出节日的矛盾。
- 巴山夜,堪细忆: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与地域的联系。
- 听暗雨做成檐滴:雨声与夜静的结合,增添了一种寂寞的气氛。
- 病中话国恨乡愁,几载偷息:病痛中,思绪回归到家国情怀,历经岁月的沉淀。
- 谁道竟生还:感慨命运的多舛与生存的珍贵。
- 料理琴书,人事异今昔:表明在时间变迁中对文化的重视,人与事的变化也让人感慨。
- 炫转射帘灯烛,全家共筵席:家庭团圆的场景,渲染出温馨与和谐的气氛。
- 杯行缓,歌韵窄:酒杯传递缓慢,歌声显得微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淡漠。
- 待坐守漏残窗白:等待时间的流逝,守住这份宁静。
- 便从此整顿韶华,吟遍春色:展现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生活的重新审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篝”与“胶牙饧”,将节日的气氛与甜蜜感进行形象化表达。
- 拟人:如“听暗雨做成檐滴”,赋予雨声以人的情感,使得意境更加生动。
- 对仗: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家庭、故乡的眷恋与对过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篝:象征团圆与温暖。
- 胶牙饧:代表节日的甜蜜与欢愉。
- 巴山: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 灯烛: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胶牙饧”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糖食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药物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 A. 忘记故乡
- B. 怀念与忧愁
- C. 完全快乐
- D. 对抗故乡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未来的绝望
- B. 家庭团聚与对过去的思考
- C. 对国家的完全放弃
- D. 追求个人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除夜作》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应天长》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孤独的心境,而《应天长》则融合了家庭团聚的温暖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