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时间: 2025-01-11 04:50:06意思解释
应天长
原文展示:
王风委草,骚赋怨兰,危弦思苦谁说。
坐对素秋摇落。芳菲与鹈鴂。
吟壶永双练发。悄未觉,翠销红歇。
镇闲写,解带披襟,满座香发。
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南渡最凄咽。
况是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
斜阳事,人世别。怎料理此间情切。
画图展后视如今,何处风月。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王风轻轻摇动着草木,我在思索那些忧伤的诗句,谁能诉说这份苦闷?
对着清秋的摇曳,花香与鹈鸥的鸣叫交织在一起。
我将酒壶吟唱,双鬓依旧如丝般柔软,静静地未曾觉察,翠绿的叶子已然凋零,红花也已凋谢。
我放松衣带,披开衣襟,满座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我长久的怨恨归于梨园,像那绚烂的湖山,南渡的路上最为凄凉。
更何况眼泪已干,啼哭的宇宙中,冬青树更显得愁苦。
在斜阳下,世间的别离,如何料理这份深情?
展开画卷回望如今,何处还有风月的痕迹?
注释:
- 王风:古代诗经中的风,象征自然的轻柔。
- 骚赋:指骚体诗,表现忧伤之情。
- 危弦:形容弦乐器的高亢。
- 素秋:指清雅的秋天。
- 芳菲:盛开的花朵,象征美好的事物。
- 鹈鴂:一种鸣叫声清脆的鸟,常用来表达悲伤。
- 梨园:戏曲界,象征着艺术与离别。
- 南渡:指南方的迁徙,隐喻着离别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洵(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描绘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秋天,正值作者在沪上游览时,与友人湖帆吟咏。受秋季景象的启发,诗人感受到自然的萧瑟与人事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应天长》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在秋季的沉思与感慨。全诗以“王风委草”的意象开篇,描绘出一幅秋天的图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不仅有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也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尤其是在“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的句子中,诗人将对艺术的追求与对人世离别的感伤融为一体,展现了人间的苦乐与无奈。
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情感的层次也不断深化,尤其在“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结尾的“何处风月”更是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起了对普遍人性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王风委草”:秋风轻拂,草木摇曳,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
- “骚赋怨兰”:忧伤的诗句,表达内心的苦闷。
- “坐对素秋摇落”:面对清秋的景象,感受到落叶的惆怅。
- “芳菲与鹈鴂”:花香与鸟鸣交织,反映出生命的美好与哀愁。
- “长恨付梨园”:对过往艺术的追思,隐喻对人生的遗憾。
- “斜阳事,人世别”:在夕阳的映照下,感慨人生的别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秋天,表达无常与离别。
- 拟人:自然界的变化被赋予人性,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秋天景象的感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与悲伤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王风:象征自然的柔美,表达诗人的情感。
- 草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芳菲:美好事物的短暂。
- 梨园:艺术与离别的象征。
- 斜阳: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终结。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王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诗人的情感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A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鹈鴂”主要用来表达__。
答案:悲伤 -
判断题: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对离别的欢喜。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孤独情怀。
- 杜甫《春望》:对国事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对比,二者均在秋冬景象中,前者侧重于情感的激昂,后者则更显悲凉之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意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