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老至聋矣》
时间: 2025-01-25 02:3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度相逢莫丈人,
几年断却耳根尘。
新潮正险君何冒,
旧雨重来话只陈。
梅树一堤通处士,
桃花双板闭渔津。
诗名到处南金重,
自叹工诗老更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相逢的感慨,虽然几次见面,却依然不如意。耳边的喧嚣与烦扰已经断绝多年,但如今新潮的事物让人冒险,旧日的情谊再聚时只能闲聊往事。梅树旁的堤岸通向隐士的居所,桃花映衬着渔船的归津。诗歌的名声在外却只增不减,作者自叹年纪渐长,创作反而愈发贫乏。
注释:
- 丈人:这里指的是朋友或熟人,具有亲切的意味。
- 耳根尘:比喻世俗的烦扰和干扰。
- 新潮:指新的事物、风尚。
- 旧雨:指旧友、旧知。
- 处士:隐士,指那些不仕于官场,过着隐居生活的人。
- 南金:指南方的金子,象征财富和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气质,又有细腻柔和的情感。他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对友谊和人生的感慨。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新旧事物的思考和对自身创作境遇的自省。
诗歌鉴赏:
《莫老至聋矣》是一首深具哲理思考的诗作,徐渭通过与朋友的相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中“几度相逢莫丈人”,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也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在面对新潮与旧雨的交织时,作者的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
诗中描绘的梅树与桃花,既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寄托。梅树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而桃花则代表了美好而易逝的青春。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画面,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样。
最后,诗句“自叹工诗老更贫”更是道出了徐渭对自己创作困境的无奈。尽管诗名远扬,他却感到内心的贫乏,仿佛在表达一种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与内心的失落之间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度相逢莫丈人:反复相逢却未真心交谈,暗示友谊的淡漠。
- 几年断却耳根尘:多年没有被世俗干扰,表明一种渴望宁静的心态。
- 新潮正险君何冒:对新事物的探求充满了风险,质疑这种追求的必要性。
- 旧雨重来话只陈:与旧友重聚,话语中尽是往事,感叹时光荏苒。
- 梅树一堤通处士:梅树旁的堤岸象征归隐,表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桃花双板闭渔津:桃花与渔舟的对比,暗示生活的美好与平静。
- 诗名到处南金重:诗名在外,象征着声望和财富。
- 自叹工诗老更贫:感叹年长后创作境遇的贫乏,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耳根尘”比喻为世俗的烦扰,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梅树一堤通处士,桃花双板闭渔津”,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梅树与桃花分别象征着高洁与美好,富有哲理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人生、创作境遇的探讨,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了徐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树: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 桃花:象征美好与短暂,代表青春与生命的脆弱。
- 处士:象征隐士的生活,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几度相逢莫丈人”中的“丈人”指的是什么? A. 父亲
B. 朋友
C. 长辈
D. 隐士 -
“耳根尘”在诗中比喻了什么? A. 生活的烦扰
B. 亲情的牵挂
C. 自身的烦恼
D. 社会的压力 -
诗中提到的“梅树”和“桃花”分别象征着什么? A. 理想与现实
B. 高洁与美好
C. 友情与爱情
D. 青春与老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徐渭的《莫老至聋矣》与李白的《将进酒》均探讨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但徐渭更显内省,李白则显豪放。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哲理深度。
参考资料:
- 徐渭诗文选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