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苏长公雪诗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6:28: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翩如中舞玉人纤,
皎似禅宗戒律严。
姑去尽留云母粉,
客来只醉水晶盐。
正愁黄独迷镵柄,
故压梅花入帽檐。
埋没远山知几许,
且收螺子画眉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的轻盈和洁白,仿佛舞动的美人般纤细,犹如禅宗的严肃戒律那样清澈。雪花飘落,像云母粉一样,留下了淡淡的痕迹;而来客却在这水晶般的雪中陶醉。作者一方面为黄昏的独自迷惘而愁苦,另一方面又将梅花压在帽檐上,似乎在隐喻着对冬日的思念。远山埋没在雪中,究竟还有多少?不妨将螺子收起,画出眉尖来。
注释:
- 翩如:形容轻盈的样子。
- 中舞:在这里形容雪花在空中飘舞的状态。
- 玉人:指美人,暗指雪花的美丽。
- 皎:明亮、洁白。
- 禅宗:指佛教的一种宗派,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 云母粉:指一种矿物,闪亮的粉末,形容雪的洁白和轻盈。
- 水晶盐:形容雪晶莹剔透的样子。
- 镵柄:指铲子或工具,形容冬日的孤独情感。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压在帽檐上则显得孤独。
- 螺子:指螺旋形的工具,画眉尖象征细致和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文长,晚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兼具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徐渭一生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次苏长公雪诗》创作于徐渭与友人苏长公相聚时,正值冬季,积雪覆盖大地。诗中通过描写雪的形态和带来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为主题,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的轻盈和洁白。开篇“翩如中舞玉人纤”,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姿态,给人一种轻柔、灵动的感觉。接着“皎似禅宗戒律严”,则通过禅宗的严肃与纯净,表明雪的清冷与高洁。
诗中对于雪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还渗透了作者的情感。雪覆盖了大地,带来了孤独的感受,“正愁黄独迷镵柄”,表现了在黄昏时分,内心的迷惘与孤独。最后两句“埋没远山知几许,且收螺子画眉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远方的思索与期待,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复杂与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雪的细致描绘,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徐渭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富有形象之美,更蕴含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翩如中舞玉人纤:雪花如同舞动的美人,轻盈而细腻。
- 皎似禅宗戒律严:雪的洁白像禅宗的戒律一样清澈而严肃。
- 姑去尽留云母粉:雪花飘落,留下淡淡的痕迹,仿佛云母粉。
- 客来只醉水晶盐:来客在这晶莹剔透的雪中沉醉。
- 正愁黄独迷镵柄:在黄昏时分独自迷惘,心中充满愁苦。
- 故压梅花入帽檐:梅花压在帽檐上,寓意对冬日的思念。
- 埋没远山知几许:雪掩盖了远方的山,令人思索它的深度。
- 且收螺子画眉尖:不妨把螺子收起,细致地画出眉尖来,暗示细腻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美人,生动形象。
- 对仗:如“姑去尽留云母粉,客来只醉水晶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种意象的并列,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的美丽与孤独,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体现了徐渭对生命的感悟和哲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代表纯洁与孤独。
- 美人:象征着轻盈与美丽。
- 云母粉:象征着细腻与柔和。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整体氛围,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翩如中舞玉人纤”主要是比喻什么? A. 美人的舞姿
B. 雪花的轻盈
C. 禅宗的戒律 -
“正愁黄独迷镵柄”中的“黄”指的是什么时候?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坚韧与高洁
C. 春天
答案:1. B;2. B;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徐渭的《次苏长公雪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与思考,但徐渭更侧重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徐渭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